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也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发展中也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资金实力的较量,而是人才的较量。所以,现代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从项目的竞争、资金的竞争转为人才的竞争,要想让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吸收更多的人才,并尽力留住现有人才。因此,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合理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发展当中,企业才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员工激励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以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波 《商业科技》2013,(31):127-128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企业面临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较大压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障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开发利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本文探讨了企业加强人才的工作重要意义,就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庞利华 《商业科技》2013,(27):117-119
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人才,不爱惜人才,不千方百计地获取人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企业兴旺,那只会是缘木取鱼,永远达不到目标。因此,企业要想用好人才就必须要做到尊重员工自我意识,推展员工兴趣方向;发现员工不同长处,帮助员工扬长避短;鼓励员工敢闯敢干,给予员工充分信任;引导员工挑战压力,促使员工开发潜能;激发员工学习欲望,培养员工知识积累。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坚持物资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的原则、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采取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才能使企业不断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廖水香 《商业研究》2002,(6):146-148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间人力资源实力的较量。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人才的合力作用,将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知识经济在竞争中合作发展的时代特点的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两大基本原则:整合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研究员工的心理需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企业文化中学习与创新文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刘国林 《现代商业》2007,(20):154-154,15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物质资本与市场的竞争转向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覃卓云 《现代商业》2007,(7Z):162-162,161
国有企业的兴表成败关系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国有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因此,国有企业要克服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尽快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的人才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此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实力最终体现在科技竞争力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企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氛围,通过项目带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海西科学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是科技,制约科技发展的因素是人才。因此,要发展海西科技,人才资源是关键一环。对科技人才来说,除了省内培养,引进必不可少,而且可以尝试实施形式多样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服务的竞争、企业内涵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因此,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略,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人才储备策略,不仅要重视外部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要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为储备人才的成长提供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杨霞 《商》2013,(9Z):40-40
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科学技术愈来愈发达的国际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靠人才来支撑,这就迫切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出一份力。企业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合理的用人、人才选拔机制,高效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体系科学化,这样的企业方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解决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强企业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企业技能操作人才开发培养机制,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操作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完善技能操作人才配置机制,为各类技能操作人才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多种经营企业是辽河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多种经营企业要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分析本行业队伍建设的特点和现状,采取适宜的队伍建设发展对策,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开创型的人才,才是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2.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要发展,职工的素质高低具有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段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人才强企战略,结合管辖范围长、机车转型快、新职人员多的实际,突出抓好人才培养、激励、管理三个环节,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使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我段的健康发展提供彳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企业要发展、要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是贺岁片《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因人才而兴。对急需人才而发展的企业来讲,怎样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象企业的“企”字一样,用不好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企业也会因人才而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崔丽 《中国商人》2023,(9):108-109
<正>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关系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因此做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建筑央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完善人力资源规划,使其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建筑央企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专业型以及领军型的人才,从人才年龄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的人才管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但优秀人才的流出会给企业带来能量的损失。企业要留住人才:一是持股计划——让人才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同步发展;二是优化环境——让人才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企业文化——让人才为快乐而工作;四是职业发展——让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7.
人才在企业运营发展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充分挖掘人才潜力,科学配置与利用人才,方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现阶段,部分企业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不完善,没有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规划不科学、培训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深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俊 《市场周刊》2020,(17):0170-0170
伴随着电力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电力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深刻了解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事实上,人才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企业要想能够使员工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应该对员工的激励有一个高度的重视,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一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市场上难以保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二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流失率较低;三是储备和培养人才会形成示范效应,让员工看到个人在企业的成长空间,感受到企业重视人才的氛围,以提高自己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20.
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一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要,市场上难以保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二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流失率较低;三是储备和培养人才会形成示范效应,让员工看到个人在企业的成长空间,感受到企业重视人才的氛围,以提高自己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