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向 《中国就业》2014,(11):11-11
正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满足中间需求,为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从服务对象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而不直接向以消费性服务为主的个体使用者提供服务。因此,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中间性投入而不是最终产出,其服务对象是生产者,不是普通消费者;从服务功能上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过程产业,其服务是满足其他企业和组织的中间需求,便于进一步开展生产和商业运作。因此,它能够促进其他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产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配套的、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游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产业。研究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与思路,对于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十分必要,又格外急迫。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和政府管理提供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最终消费的服务,具体可以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各种中间服务的行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是产业互动和融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刘晓晟 《企业研究》2012,(22):195-196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而进行服务,或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指为满足中间需求,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中间投入品的服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在深化劳动分工、提升地区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经营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梧州市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赶超战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类权重矩阵,以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有效带动本省制造业绿色创新,但会抑制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地理邻近地区更显著。多维度空间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的直接效应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呈“梯度递减分布”特征。数字化产业发达省份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邻省制造业绿色创新具有较强“虹吸效应”,不利于整体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是以,未来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环境,施行区域差异化产业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张厚明 《数据》2010,(4):65-67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北京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布局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北京市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上海要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超过15%,高于全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末,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60%。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财税、产业、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如何优化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用地与用房政策,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 生产性服务,又称为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s),是围绕生产者(企业)而进行的,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投入发挥着中间功能的服务,它贯穿于一项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在提供服务时融入技术、工程或科学等知识的产业或协助科学、工程及技术推动的服务业,一般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主要包括工业设计、信息服务、通讯服务、物流、管理咨询及电子商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1.
张淑英 《活力》2011,(14):89-89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向生产性服务业的倾斜,特别是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所导致的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加大,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作为新兴行业。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营销尚面临诸多问题。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采取对策,解决问题。笔者以为,要有效推进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序进行,实现主辅分离的良性化与可持续,必须采取以下对策:一、政府引导,统筹协调在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府服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对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分离发展的基本流程,建立主辅分离“行政绿色通道”,为  相似文献   

13.
江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当前江西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江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西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河北省投入产出表研究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提供服务,其中分销性服务业需求最大;服务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次有所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推动能力普遍大于需求拉动能力,但产业关联效应不强。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所在的SIDC智业机构,连连接到或受理服务业集聚区,或服务业园区等服务业载体,要求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的项目咨询,此中不失有沪上乃至“长三角”著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进程还要加快,需找到破解阻碍“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路径。研究方法:结合投入产出法和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要合理引导进口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进入制造业产业链;针对生产性服务国内投入,要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更快融入制造业产业链;要结合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民族品牌。研究创新: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并通过引入产业链与生产性服务交互项有效破解了悖论。研究价值:为打破地区边界,构建产业链条的破解路径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发展经验看,从制造业转型到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转型到知识型、高增值服务业,从国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转型到国际贸易、金融、商业中心,是一个大趋势。要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增值的服务环节,如研发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当代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产业演变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徐州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徐州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徐州生产型服务与传统优势工业的协同发展步伐,从而推动徐州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基本建成本市生产性服务业监测体系,覆盖各区县、各企业集团以及700余家相关企业。目前,市经济信息化委已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明确总集成总承包、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咨询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10类行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区县监测体系基本建成,浦东、普陀、虹口等17个区己明确重点企业监测名单,杨浦等区已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列入日常运行监测重点;集团监测体系全面建成,本市具有服务业的制造业集团已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形成市经济信息化委-集团-企业三级监测网络,覆盖宝钢集团、华虹集团等央企,电气集团、华谊集团等地方性国企及其他经济成份企业集团,每月监测50家集团和700家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十二五”期间是上海市汽车产业的关键时期,发展基于汽车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将有效促进上海市两大关键产业的发展.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出发,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和汽车行业的关联性概念模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通过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汽车产业及其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论文研究了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汽车产业和外部环境的数量关联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