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我国统一的功能性银行监管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亦龙 《改革与战略》2008,24(11):90-93
当前,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仍然存在监管基础不牢、监管原则与方法不适应监管要求等不足。面对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我国应从转变银行监管理念、完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健全银行监管组织体系以及强化银行监管合作等方面着手,构建统一的功能性银行监管体制,确立良性的银行监管运行机制,实现银行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华 《特区经济》2010,(6):65-68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并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的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即以国外立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并表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之类型、监管之内容、监管之方式、监管之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概括了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的主要内涵,接着结合三大支柱的要求审视了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按照三大支柱改进我国银行监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济战略研究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是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就银行业而言,入世后中国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涌入会对原有的银行监管体系、内容、方式和手段提出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对我国目前银行监管的现状和问题有全面和清醒的认识,积极适应金融监管国际化趋势,按照世贸组织有关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本文试图对中国目前银行监管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在WTO框架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我国目前银行监管主要成就、入世后银行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我国目前银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具有其他监管方式所不具有的作用。建立并完善银行非现场监管是实现银行持续监管目的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我国银行非现场监管制度还存在规范性不够、设计的指标体系不合理、手段还较为落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该制度,以充分发挥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风险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美英等国、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改革银行监管的方案措施,对于我国银行监管而言,是难得的变革良机。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缺乏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等弊端。鉴于此,本文着重从立法的视角,提出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应不断完善监管法律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核心,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等建议,以达到保障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监管资本套利动因及对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百花 《开放导报》2005,(6):99-101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其根源是银行最优资本和监管资本要求的不一致。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仍然面临监管资本套利的问题。监管资本套利在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和监管分阶段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监管和法律规制正属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现行的机构和运行模式下的监管套利成因和法律规制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目前影子银行监管法律规制的改进的相关措施,削弱影子银行监管套利的动力,保障经济建设资金运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立法现状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伟 《改革与战略》2007,23(10):58-6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促进了我国银行市场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立法存在明显不足.文章对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我国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法律完善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新形势下加强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监管目标。在此基础上 ,详细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银行监管的新举措 :建立有效银行监管的微观基础 ;改进银行监管方式 ;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保护我国银行业安全 ;更新金融创新监管理念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