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对“农民特区”概念的初步界定“农民特区”,或者称“农民经济发展协作区”,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农业、农村,尤其是农民问题的解决与邓小平理论中的“特区理论”结合起来,汲取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农村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等诸多经验教训,由国家法律认可、政策支持,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法,以提高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为目标,以先富起来及有潜力、有能力在城镇、城市生活的农业人口为首先的…  相似文献   

2.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二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发展,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日前批准在海南省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农业资源。建省以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琼投资开发农业。截止至1998年底,在琼投资农业的台资企业达到218家,合同项目总投资1.75亿美元,引进了500多个台湾优良品种,一些大的台资农业企业近年已在海南投资。据了解,试验区范围包括“一场七区”,即:优良品种引种培训场、热带水果开发区、水产品繁育养殖合作区、休闲农业开发区、农产品保鲜…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早在2010年,国务院宣布将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圣地”。2020年6月,国家正式发文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的利好政策赋予了海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仅仅十年,这一愿景就取得了长足进展[1]。在下一个十年,海南需要把握哪些发展方向,值得研究讨论。本文基于海南产业与经济结构现状,着重瞄准海南的自由贸易港、旅游业、农业三大产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始于1988年,先后确定了55个试点单位,其中农村改革试验区6个,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2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市8个,综合改革试点镇39个。各试点单位遵循“为改革探路、为决策服务”的宗旨,坚持“长远探路子、近期作示范”的原则,试出了政策,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人才。试验区建设成绩显著1988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同意建立怀化地区山区开放开发试验区,为湖南山区经济开发探索新路子。1990年11月,国务院批准怀化地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式承担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下达的试验任务。此后…  相似文献   

6.
“特区老区心连心”五月的会昌,春光明媚。特区深圳大学又一次奉献爱心:将4.9万元资助基金、300多件折价14万元的实验仪器及172名结对救助指标,捐赠给了远隔千山的老区──江西省会昌县文武坝乡各中、小学。这是四月中旬,特区深大与会昌县开展"特区老区心...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舟山建设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加快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2011年各项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加快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海南农业的发展李明海南有着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千余万亩可供开发的处女地,4000多种植物资源,百万农垦大军,构成了其农业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在海南整个经济中,农业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自1988年建省办特区后,...  相似文献   

9.
要维“特”,更要出“新”特区还要“特”,因为中国的改革远未完成,因为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使命并未改变。“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提法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至少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经济特...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结构改革特区与我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改革特区是日本为了推进全国改革和发展地方经济进行的一项规制改革措施。日本结构改革特区的实践与我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类似,对我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验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日本结构改革特区实践面临的社会经济背景,介绍其特征和实施做法的基础上就其绩效、存在问题等进行评析,进而思考对我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我省建立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这是我省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省委、省政府争取到的又一政策优势。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框架包括:优良品种引种培训场、热带水果开发区、热带水产品繁育养殖合作区、休闲农业开发区、农产品保鲜加工区、热带花卉开发区、蔬菜开发区、甘蔗种植开发区,简称“一场七区”。 据悉,创办“一场七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开展琼台农业合作项目启动方面要抓好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发展,由百余名两岸农业专家学者参加的“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研讨会”于11月1日在海口市召开。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领导,以及全国已获准建立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省市领导、台湾“农村发展基金会”、台湾省农联社、台湾畜牧学会等农业机构的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杜青林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的重要支柱产业。琼台两岛面积相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相似,在农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建省11年多…  相似文献   

13.
袁秀梅出生于江南水乡,在海南建省初期,随着“10万人才过海峡”,她就已经投身到了海南大特区的开发建设中。11年来,她将生命和热血浇灌在海口这个美丽的城市,用自己的才华,胆识、魄力和进取精神编织着这个美丽城市的腾飞之梦,展示了一名大特区女市长的动人风采。大特区改革的弄潮儿袁秀梅经历上山下乡,当过工农兵学员,做过企业的技术员、厂长,主持过江苏省商业厅科技基建工业处的工作,1991年调到海南后,先后担任过海南省经济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特区之争”观点综述许妙强一、围绕特区的几次大争论自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围绕着特区问题曾发生过三次大争论:1、特区建立之初,围绕“特区姓‘社’还是姓‘资’”、“要不要办特区”之争。特区诞生不久,各方资金涌入,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新型企业如雨...  相似文献   

15.
实施产业“大开发区”战略──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对策邵欣平,王建平一、北京试验区产业规模化发展现状1994年,是北京试验区迈入“二次创业”的第一个年头,试验区紧紧围绕“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产业化发展呈现出盎然生机。截止1994...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1997,(9):22-23
1996年11月,中国第一家CS行销战略推进室在海南大特区成立。什么是CS行销战略?一时间,使海南这块“中国改革超前实验场”,见惯了各种新生事物的人们感到惊奇。12月17日,以海南梦华新技术商品有限公司CS行销战略推进室的名义,在海口市汇通大厦举办的“CS战略座谈会”正式拉开了“CS战略”推进的序幕。CS战略是有别于CI设计,流行于当今日美等西方国家的全新行销战略,CS即英语“CustomerSatisfaction”的简称,其意为“顾客满意一。CS战略要建立的是企业顾客至上的服务,使顾客感到百分之百满意,从而效益倍增的经营革命系统。…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彩色庄园填补花卉种植空白人们常说,海南是个天然温室,随地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的花卉培植是一片空白。90年代中期,几家台资企业在我省三亚、陵水一带创办花卉基地,引进马拉巴栗(发财树)、火鹤花、观音、天堂鸟、文心兰(跳舞兰)、石斛兰等国内稀有花卉品种,填补了海南花卉种植的空白。近日,笔者来到位于三亚市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热带花卉示范基地”的大地兰园公司。在园中只见遍地兰花绿叶葱郁、花朵鲜美,在遮阳篷掩映下,显得格外娇柔。据园中负责…  相似文献   

18.
海南农业正处于迈向21世纪的历史转折时期,有若干重要战略问题需要研究,其中,经济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一、结构调整是海南农村经济增长的本质特征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海南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9.
特区的魅力     
黄奕谦 《开放潮》2001,(6):23-25
在厦门万石植物园的中心草坪上,有一株青翠欲滴、枝叶繁茂的云南大叶香樟,到植物园游览的人们总喜欢在这棵树前留个影。 在植物园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众多物种中,大叶香樟只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但无论是游人,还是园林的管理人员,都对它眷顾有加。因为它已经不是一般植物品类,而是一种维系着强烈民族感情的“人文景观”,因为它是与特区有特殊“亲缘关系”的邓小平亲手种下的。 那是1984年初春,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后,又一路风尘来到了福建厦门。并于2月9日冒雨来到万石园水库边的草坪上,种下了这株香樟。 …  相似文献   

20.
古代,长城以北广大摹为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区。清朝晚朝,为缓和内地人口压力和社会矛盾,实行“开放蒙荒”“移民实力”政策,内地大批饥民涌入草原垦殖种地,拉动了内蒙古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人造了毛乌素和科尔沁两大沙地,使摹游牧业单一格局变为农区,半农半特区,特区同进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