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华庆 《经济论坛》2007,(18):117-118
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使得其会计处理方法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经济环境为研究背景和已经出现的有关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作为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主体会计方法的权益结合法做一些修定,也就是以变异的权益结合法来更好地反映我国上市公司的换股吸收合并业务。  相似文献   

2.
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及其讲解中,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类似于权益结合法。本文从权益结合法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含义、合并对价的方式、账务处理以及二者的发展趋势等若干方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李志益 《当代经济》2008,(4):123-124
目前在企业合并会计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问题。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合并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对这些企业也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我国运用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及新准则的规定,对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虹月 《发展研究》2006,(10):128-130
从国际上看,合并会计方法主要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制定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在实务中主要参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等来处理企业合并账务。就其内容来看,实际上规定合并业务只能采用购买法。但自1998年10月清华同方以股权交换方式吸收合并鲁颖电子起,我国十几家上市公司采用换股方式合并了另处十几家非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近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这是在权益结合法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背景下,我国作出的慎重的决定。这一规定不仅会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实务发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笔者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是在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下的一种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6.
黄菊兰 《时代经贸》2011,(18):132-132
以企业合并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为出发点,剖析了企业合并时所采取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结合其他国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何选用适合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并针对性的提出规范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即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之争,一直是全球财务会计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我国企业合并的案例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购买法在企业合并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合理利用权益结合法的使用空间处理中国企业的合并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对于企业合并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于权益法的弊端,而宣布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改为全部使用购买法。中国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权益结合法正在兴起。对于中国企业合并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企业信息真实性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法的不同之处,以及我国如何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毛晓东 《经济师》2005,(1):198-198
文章介绍了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和初始法;阐述了我国企业合并及其会计处理的现状,指出了我国企业合并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该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的概念,对企业合并进行了分类,规范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与合并相关的费用的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企业合并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新会计准则中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并存,并对权益结合法的适用范围严格控制的二元格局。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的两种方法: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含义和会计处理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国情从合并业绩计量、并购决策优化和收益操纵防范三个视角对两种合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是用于检验并购效果、评价企业并购决策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并购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并购绩效来源于协同效应所创造的价值这一特点,借鉴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从并购方的角度,设计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并购绩效评价模型,探讨并购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企业合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从其会计处理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时代经贸》2008,6(1):129-131
并购现已成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导致企业在完成了资本整合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对刚刚合并后的新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正确认识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并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整合,是并购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静态模型依托的有限相关市场假设、绝对进入壁垒假设、单一定价策略假设均不能成立,企业合并形成的行业巨头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静态配置效率、动态效率和X-效率的多维经济效率造成损害.因此,在一般市场中,应放松对企业合并的反垄断规制,而在两类特殊市场中,则应加强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赵剑波 《技术经济》2023,42(8):64-75
跨国技术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但作为并购方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并购对象先进,这就导致并购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知识转移过程。为明确在跨国技术并购中知识转移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并解释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集团并购FPA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创新机理。结果表明,跨国技术并购过程中知识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有助于并购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并最终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增强了知识转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知识转移研究的角度看,知识一致性能够提升吸收能力,并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从并购研究的视角看,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则为知识转移提供了保障机制。最后,本文提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获取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评估与并购对象的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能够提升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增强并购双方的跨组织创新网络与联系,使得知识转移更加容易在并购企业双方之间发生,最终提升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剑 《财经科学》2005,(5):153-15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愈演愈烈,但是,相当多的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通过研究表明,并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整合措施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关键因素,而其中企业战略的整合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建立了企业并购中的战略整合模型,诠释了战略整合对企业并购成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并购创造价值的财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财务学方法分析了公司并购创造价值的问题。首先,运用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并购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变动创造增量价值原因;其次,研究折现率在公司并购过程中降低的可能性,从违约破产风险的降低和资本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分析折现率影响公司并购创造增量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2003—2008年我国1617例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反事实分析法,研究了并购公司的并购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其在并购当年和次年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基本相同;在两种并购支付方式下,并购当年和次年都出现增长的能力是营运能力,但其在并购次年的增幅小于并购当年,现金能力在当年有所恶化,但在次年得到改善;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在股票支付方式下,并购方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更优,但偿债能力则相对较差,并购当年的现金能力相对较差,但在并购次年其改善幅度更大。最后推测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主要是业务拓展和战略扩张。  相似文献   

19.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购买法企业合并会计实施的趋同,FASB和IASB会计准则趋同的阶段性成果是双方于2005年6月30日共同发布的企业合并准则指南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将对今后的企业合并会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比来发现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趋势,从而为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青枝 《经济问题》2012,(5):121-125
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在理论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但也可能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采取模拟合并法,利用2005~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具有风险分散效果,且一定比例的产险业务对于银行跨业经营保险达到最佳效果是必需的,建议通过对保险业务资产比重进行限制来防止银行因追求收益而增加自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