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愈发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自杀行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等客观因素外,内因是大学生自杀的关键因素。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内因进行分析,探寻学生良好心态发展的途径与干预方式,对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学生自杀事件更多归因于90后、8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承受能力差等主观原因。调查发现众多大学生自杀者中毕业班占多数,毕业班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择业、恋爱、承担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无望等造成他们选择以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进而逃避现实。大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的自杀行为看似是个人行为,但是,事实上与他们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社会和学校都应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不断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有自杀动机的大学生是可以通过教育进行转化和管理防范的。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大学生自杀防控工作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自杀防控教育的信息收集者、自杀防控的思想教育者、自杀危机的干预者,是大学生自杀防控的最基本、最关键、最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分层和随机整体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选取调查研究对象243例,选用自杀态度调查表对生命教育前后的不同群体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以及生命教育对自杀态度的影响。结论表明: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自杀态度转变具有显著效果,加强生命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自杀率一直是困扰日本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杀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就年轻人自杀的原因和如何预防、阻止自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往、成才、恋爱、就业等一系列人生发展课题,面对多种挑战,他们承受着其他年龄阶段无法比拟的心理压力,是人生发展任务最繁重、心理冲突最尖锐、心理动荡最剧烈的时期。自杀是目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中突出和敏感的问题。应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杀预防的常识教育,并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等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杀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除了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是社会工作者所要面临的大事。本文将从青少年自杀的现状、原因及社工如何介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大学校园中对生命的漠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随意残害同学的生命如震惊世人的马加爵事件,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根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大学生自杀率更高,据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大学生自杀率约为万分之二,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在当前状况下,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试图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先行到死”作为死亡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反向认知来懂得生命的价值。在海德格尔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归宿,  相似文献   

9.
自杀和犯罪案件的处理,是目前寿险案件处理中的难点。而划分和确定其被保险人在投保时问上的界限以及弄清自杀的概念,是正确处理自杀案件的关健;而对被保险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其矛盾的焦点又集中在被保险人是否犯罪,以及如何确定其犯罪和对犯罪案件的保单如何处理等;本文试从新《保险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自杀和故意犯罪案件处理问题加以试述。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其原因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由此引发了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在归纳其表现类型的前提下,深入探寻并提出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自杀现象进行了概述,并以实案现象为出发点,主要从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造就了更多的相对贫困群体、农民基本权利诉求无法得到救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预防农民自杀的多中心干预机制的设想,让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个人都参与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之中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古典时期的社会学大师,虽然迪尔凯姆没有对社会性别进行过专门研究,但他在对自杀、劳动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中却体现了其社会性别思想.通过对性别与自杀、性别与劳动分工以及性别与宗教信仰关系的探讨,对迪尔凯姆的社会性别思想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自杀成了富豪们获得解脱的最快方式。80年过去,适逢又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家自杀的消息再次频频传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悲剧频频发生,居高不下的大学生自杀率透视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抗挫意识薄弱、抗挫能力不足的问题,警醒我们要正视当前大学生的挫折困境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困境,并努力寻求在思想政治学科视域下超越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到5月间,富士康员工频频自杀的事件受到各界关注。媒体多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本文另辟蹊径,从经济学视角入手,运用分工理论,产业链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浅析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  相似文献   

16.
女性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女性自杀的成因的分析,并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女性生命教育,提倡女性生命意识的忧患美、和谐美、分享美、自信美和创造美,进而唤醒女性的生命意识,使得两性生命世界和谐,让女性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国俊 《企业家天地》2011,(10):184-185
大学生自杀、杀人以及虐待动物的事件在我国高校时有发生,这些悲剧事件与大学生人格缺陷密不可分。导致大学生轻视生命的人格缺陷主要包括:大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包容心、缺乏责任心和缺乏平常心。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大学生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心理疾病患者显著增加的年代,心理疾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和社会稳定的“世纪病”。心理病患者“自杀”的数字也令人吃惊。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率较多的群体,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心理缺陷等因素。加强对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搞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化,青少年的心理病态现象特别是自杀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做为当前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社工介入无疑是较为成功的理论实践与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