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盟取得成功的第一步要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好的联盟伙伴可以极大的降低联盟风险,减少联盟投入,为联盟带来更大的价值。在国内外技术创新型联盟实践经验及影响联盟成败的实证性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山西装备制造业构建联盟的伙伴选择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划分,并选取了影响技术创新型联盟伙伴选择的关键变量,由此提出了伙伴选择方法,为推动山西装备制造业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珠三角地区制造类企业、服务类企业共257份问卷调查数据,对联盟伙伴个体因素、关系因素、合作后效应因素与联盟合作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联盟伙伴个体因素、关系因素对联盟合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合作后效应因素对联盟合作意愿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企业在选择高校作为联盟伙伴时要高度关注合作治理机制、平等关系、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锐  龚彦 《魅力中国》2010,(17):4-5
建立战略联盟是当今我国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过程中,选择好战略联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国战略联盟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了跨国战略联盟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占永志 《科技和产业》2023,23(11):77-84
企业伙伴选择是一个具有时序性、信息模糊性的多属性决策过程。以正交投影、时间度与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相结合建立决策方法,以协同创新能力为基础构建伙伴选择的能力场模型,设计企业创新生态伙伴选择过程,对伙伴企业进行择优和淘汰。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做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知识信息共享和合作互补为基础的战略联盟受到越来越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青睐,成为小企业在竞争环境中通常采用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借助文献回顾、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探讨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联盟伙伴选择因素对联盟绩效的影响,尤其是伙伴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联盟伙伴选择因素正向影响联盟绩效,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伙伴关系在联盟伙伴选择因素与联盟绩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选择联盟的方式发展时,高度重视合作伙伴的企业声誉、资源技术互补与企业兼容性三个特质。同时,要求加强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提高联盟信任水平,从而达到促进联盟和谐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联盟伙伴选择对联盟绩效的影响机制,不仅拓展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组建联盟战略的理论基础,对于联盟内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组成,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自2007年6月启动全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以来,国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是在联盟的稳定性以及联盟成员的合作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客观分析联盟成员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联盟成员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并以E-HR系统为全新的切入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联盟合作的稳定性以及联盟的创新效率,促进联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佳 《中国经贸》2009,(18):94-94
产业集聚就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到一起的一种重要组合力量,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基于产业集聚战略的优势,运用产业集聚策略,规划产业发展,构建产业集聚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图取得产业竞争优势,并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式来实现产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现有联盟运行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建立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州某产业联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联盟运行绩效处于中和良之间,为此提出引导联盟发展规划制定、构建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加强联盟成员交流沟通、培养联盟产业相关人才等建议以提升联盟绩效.  相似文献   

9.
陈常 《科技和产业》2016,(10):15-18
“十三五”时期在各级政府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深化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探索形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结合温州市平阳县齿轮机械制造业法人型联盟构建模式的实践,总结其联盟构建模式具有增强协议法律效力、各方承担有限责任以及降低成员变动影响等经验,提出平阳县齿轮机械制造业联盟构建在内部机制创新、外部合作与政府支持等方面进一步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建设高铁以来,高铁线路规划与我国人文经济息息相关。由于行车路线不同,给周边城市及居民带来的影响不同。因此为了给高铁线路的选择提供科学严谨的建议,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多种影响因素构造指标评价体系,运用MATLAB计算权重,并模拟建设从丹东到锦州高铁的多条线路,运用已有的模型计算出最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向铁路规划部门提出高铁线路选择的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梁家强  韩学功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97-100
当前,战略联盟普遍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实践中居高不下的失败率成为战略联盟发展的重大障碍。实证研究表明贫乏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是战略联盟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一个合理可行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模型是战略联盟成功建立、实施和运作的当务之急。文章在对战略联盟及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并通过应用举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产业集中可形成集聚效应,使企业成本节约、促进行业互补和推动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和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嘉兴现有集群产业,推动建设嘉兴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嘉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国内外产业安全评价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概念,并从产业生产力生成能力、产业控制力、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竞争力四个角度,33个评价因子提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四因素模型"。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数据分析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安全程度估算值为45.8,处于"临界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维护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保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煤炭产业为基础,装备制造业作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广义煤炭产业链,就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外资流入培育了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通过竞争、培训、联系和示范等效应则可能会提高当地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就山西煤炭产业而言,FDI流入使得作为本土供应商的设备制造企业能够直接利用外资供应网络,并通过干中学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进而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李刚 《上海经济研究》2012,(11):121-130
本文基于一项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上海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阶段的基本性质与特征作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上海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仍以大规模量产为主要特征,但已具备了一定的根植性,正在向依靠服务、依靠综合竞争优势的较高发展阶段演进,但尚未进入创新引领的高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张燕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2):145-148
供应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与采购经济形势下提出的一种管理机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客户关系是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而在供应商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文章通过对BSC理论和TOPSIS方法的研究,确定供应商评价的具体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建立基于BSC—TOPSIS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模型,并具体应用该模型对企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我国已经成功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不容忽视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的突破困境,本文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入手,总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失败教训,以中国当前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为立足点,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探讨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江苏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状进行评估,文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对实地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灰评估,从而得出结论:以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主导模式的联盟运行情况较好,而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联盟运行情况较为分散,以评价等级“一般”居多。为此,提出了较有实际意义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阮守武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09-112
很多现实问题可以模型化为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对群体成员进行住次排序。群体成员对位次排序评价指标权重的选择是对评价规则的选择,理性的群体成员必然会依据其掌握的信息对规则的选择进行计算,群体成员位次排序的结果依赖于群体成员的策略选择和群体成员的权力结构。文章建立了不同信息情况下群体成员的计算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算例,初步提出了分析结论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柏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124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然后从产业高端化、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绿色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计算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成本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