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总量可观,但是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第一产业的发展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总量不足。我国传统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政府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金融的发展,因为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内涵,指出金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分析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作用的策略。期望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近15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状况的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主导产业作用不强,二元经济矛盾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许进杰 《消费经济》2012,(1):21-23,44
需求上升规律作用下的消费结构升级,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总量,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过程。通过建立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途径,有利于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最终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结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从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2):17-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引起产业升级,调整资源配置影响产业结构,而且可以通过国际市场需求进而调整商品结构,加大外贸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张倩倩  玉晓丽  张月  张剑  王溯 《商》2014,(23):235-235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而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无疑会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作为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却极少对其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因此,本为试图对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打破分裂局面。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际贸易结构转变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可见产业结构的合理关系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命脉。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0》数据,根据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在"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变化,对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演进做非系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飞 《商》2013,(15):251-251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陕西而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低碳经济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陕西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现状,提出陕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楠  陈冠宇  姜悦 《商》2012,(7):104-104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致力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焦点,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本文从金融发展理论和产业结构升级理论出发,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融资环境作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影响。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融资环境又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山东省融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及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验告诉我们,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日益变化,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才能赶超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只有不断实施产业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该文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前通过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来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能否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首先指出目前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新型化程度进行剖析,并分析其特点,最后对如何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而且经济结构面临着转型时期,结合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经济发展都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所显示。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转变。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还面临着一定的难题,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够满足经济的发展。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还会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所以,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继续研究,这样才能够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进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玮 《商》2014,(3):216-217
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状况有着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资源的整合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现状推动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但仍然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限制因素,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产业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状态,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国外需求形势的转变和“低碳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的恶化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都客观上要求我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协调发展的必然手段就是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调整。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这一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让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进行研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整和变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呈现的工业比重奇高、重型化严重等问题;继而解释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电价机制:电价水平偏低刺激高能耗产业的发展、电价体系紊乱阻碍产业结构的改进、优惠电价政策助长高耗能产业发展;最后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别电价政策、阶梯式累进电价、清理优惠电价、发挥价值规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徐连英 《商业研究》2003,(12):76-77
周期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是经济运动规律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进行着历史上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我国这次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的国内、国际形式及其客观必然性的分析提出了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主要手段,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使我国经济逐渐向高层次、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分工链不断推进和升级,最终形成骨干行业完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我动态更新能力的产业体系。由鉴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