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浙江、四川农民市民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实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要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并使他们在文化、习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与政府博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农民市民化中的农民是富有理性并非常讲究实际的。在选择迁居城市成为市民或继续留在农村保持农民身份时,农民都表现出他们在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政府的政策导向通过影响农民的决策而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起着明显的推动或抑制作用。我们可以把农民市民化看成是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一个上下博弈问题。最后的均衡是政府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吸引”性政策,让农民迁居城市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广泛流动,为农民增收,为我国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破解广大农民市民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课题。通过对我国杖民市民化内涵的认定,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障碍分析,探究出破解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拉动“内需”,大幅度地提高捉民生活水平,抵御当前世界金融海啸,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政策环境、个人能力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三个层次为基础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度量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宏观和微观的调查数据,对当前湖南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进行了度量。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总体偏低,政策环境较为不利,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心理因素均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无差异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权利,全面参与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过程。目前国内有关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但我国实际是城镇化发展速度、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僵局,导致农民工没能顺利地转移成为市民。在以往和现行政策条件下,农民工市民化在制度、人口素质、成本分担这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农民通过进城务工、经商等方式向城市转移,这是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职业不同,他们的市民化水平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同时他们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边缘化状态对其市民化也是一种阻碍。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一方面农民工要树立发展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发挥政策主导作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倪嘉 《中国商人》2023,(11):122-1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过程中城市近郊农村地区对于城市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供农产品和其他服务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核心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变过去土地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为为“人”服务,释放农村存量土地财富效应,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奠定物质基础。同时,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强化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农村土地价值,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土地由资产向资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特征数据,分析房租负担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以及公共服务可及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房租负担会显著降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而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高能有效削弱房租负担对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负向影响,且削弱的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据此,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平抑住房租金,因地制宜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将是推动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提高城市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应自上而下,由里到外的逐步推进。从加快道德建设制度化、优化道德教育环境、重视文化建设、提高转移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全道德建设法律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创新农村转移人口道德融入的实践载体,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德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农民市民化既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基本途径,又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农民市民化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市民化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性资本、心理资本等方面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应通过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资本水平促进其更快地完成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性资本、心理资本等方面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应通过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资本水平促进其更快地完成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从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市民化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而市民化转移人口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对其进行全面的市民化教育,改善其思想观念,增强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以抚顺市地区农民市民化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当前对市民化教育状况的分析作为切入点,探究如何解决农民市民化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加速城乡统筹步伐,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生了改变,其心理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市民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新媒体时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就业能力视野下的温州为例,介绍新媒体时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妮  税光辉 《商》2014,(4):190-19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是是现代城市亟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要实现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即农民工市民化。找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有利于市民化过程的顺利进行,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门槛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向城镇转移初期由于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将导致的门槛必然存在。在推导了农民城镇迁移门槛的形成原理与过程后,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市民化门槛的设置技术,得出了当前市民化经济门槛过高等研究结论,并对农民迁移进城市用门槛设置技术指导当前土地出让市场的指导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滔 《现代商业》2011,(11):271
农民市民化本质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地为本的城镇化。而农民工市民化则是农民市民化的核心进程。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而这一进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的矛盾、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的缺失等等。为此,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平等就业,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渝水区姚圩镇外出务工农民对当地的经济影响的实地调研考察,认为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的"两栖性",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经济效应,并认为从长远而言农民外出务工对流出地所产生的正面经济效应能否大于负面经济效应关键在于是否能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