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梦丹  张艺博 《商》2013,(12):391-391
校园慈善文化教育是在学校开展的普及慈善文化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的慈善品德,引导学生的慈善行为,其内涵属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范畴。深入了解校园慈善文化教育的特点与现状,研究分析校园慈善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纳总结出开展校园慈善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关乎高校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从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入手,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剖析了其特点,进而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加强网络政工队伍建设、加强网监制度建设、提高媒介素养、培养"论坛领袖"、提高网监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监控和引导网络舆情,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和谐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和谐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文明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起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从把握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对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入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构建多样化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积极作用,融价值观教育于多学科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张红 《中国市场》2008,(39):156-157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必须先行。而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抓好高校法治校园建设,高校法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活动等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导航、规范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消费导刊》2011,(11):176-177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地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社团建设,使其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担任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经历,通过阐述其实际作用,并且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特点针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过程之中具体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的核心内容.落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以知耻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确立诚信观、劳动观、守法观、节约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楼梁  邢晓  陈土木 《消费导刊》2010,(2):193-194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探索和谐校园建设的主渠道,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议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思想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要将“和谐社会建设’’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5)
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业能力,辅导员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是维护大学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是辅导员发展自身职业能力的需要。辅导员提升校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可以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校园网络舆论特点和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熟练使用网络社交新媒体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状况,总结了高校在进行荣辱观教育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而从途径着手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慧 《中国市场》2010,(15):93-94
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正处于精神信仰的重构时期,对其加强引导非常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提倡科学信仰教育、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翠英 《现代商业》2008,(5):159-15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深邃,概括精辟,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特性,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做强做优、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嚣和重要指导方针.搞好企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新企业具有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云飞  陈军娟  吴友石 《商》2014,(28):48-48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永芝  唐杰 《中国市场》2009,(13):136-13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高校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学生与校园环境和谐相处为理想的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高校应该按照这个要求和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重要思想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常鑫  李慧敏 《中国市场》2010,(35):123-12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认识,探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张海鸿 《消费导刊》2011,(9):159-159,80
构建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执政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现学校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才华、有希望的青年群体,也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优秀群体,大学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大学生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乔娜 《消费导刊》2009,(24):157-15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为使我们对构建和谐校园目标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就需要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来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