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构建回归方程的方法,针对上一轮经济周期中的升息期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降息期,实证研究了央票发行利率与央票市场利率间双向关系的周内效应.结果表明.在经济正常波动时期,央票发行利率并未直接引导市场利率,而是借由市场预期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央票发行利率的公布不对市场利率造成影响;在金融危机时期,央行货币政策出乎市场预期,央票发行利率直接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因此,金融危机时期与经济正常波动时期央行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途径和效果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柯贤杰  崔萌 《中国商论》2023,(8):102-105
本文选择2007—2021年银行板块指数年数据和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年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来尝试研究银行业股价和利率变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利率与银行板块指数之间存在长期负向的均衡关系且利率能够影响银行股价。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及实证检验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政府对投资市场的监管、推进银行内部风控体系建设、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短期利率为目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普遍模式。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分析公开市场操作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10余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指出央票利率已初步具备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央票利率与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且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央票利率与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我国可以通过引导利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最后,分析当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宁 《商场现代化》2012,(21):118-119
利率市场化就是将行政管制的利率决定机制转换为由市场主体按照商业原则自主决定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市场化利率的代表是最能够反应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自2007年1月SHIBOR作为中国货币当局重点培养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正式上线,它将成为中国推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基准利率。SHIBOR推出以来是否能真正发挥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作用,对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至关重要。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与格兰杰检验对SHIBOR的市场化效应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央行票据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等其他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和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的比较,验证SHIBOR市场化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3):65-6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提出一种新的对含互换期权的浮动利率债券产品组合进行定价的方法,该方法基于LIBOR市场模型,通过对SHIBOR利率即期收益率曲线进行插值估计并确定初始远期利率,然后依据历史数据校正利率波动率作为蒙特卡洛模拟的输入参数对SHIBOR利率进行模拟,并结合SHIBOR利率模拟结果估计一年期定存利率的路径,最终得出含权债券的定价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对产品进行定价,但当前市场基准利率和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性会一定程度影响该模型的定价效果。  相似文献   

6.
丛琳  李雪琪 《现代商业》2014,(17):212-213
本文利用2009年1月4日至2014年3月18日的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ARMA-GARCH模型对其波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义误差分布假设下的AR(1)-EGARCH(2,1)模型可以有效地刻画其动态特性;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波动存在反杠杆效应,即利率上升时的波动更大。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收益率序列“反杠杆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秦红阳 《商》2014,(5):145-14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金融脱媒等金融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并非之前那么简单地可以侧重于某一种渠道,诸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研究逐渐为国内学者和监管者关注。众所周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之公开市场操作针对的就是货币市场,而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又存在着诸多准基准利率,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利率是纲,纲举目张。利率市场化下,选择哪个利率作为一个基准利率,能够具有金融市场权威定价权及担任金融信息的指示器,即作为央行政策利率的“信使”及时将货币政策意图传递给金融市场利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央行关注的话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曾被我党制定为一项战略性目标。2004年开始了对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封顶,贷款利率下浮封底的利差保护,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使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具有货币政策“二传手”功能的货币市场上基准利率亟需完善。同时金融市场间协调发展,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宏观调控方式转变,都倒逼着这一基准利率的地位夯实。〈br〉 因此本文将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纳入到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框架中去。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SHIBOR、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各个市场利率的属性及优缺点,找到比较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SHIBOR),通过实证考察SHIBOR自身期限结构等的效果及SHIBOR与其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关系是否通畅, SHIBOR是否真的具备了基准利率的潜质进而能够不负众望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未来有何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培育完善它,如何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SHIBOR渠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对股市又有何种影响呢?是否受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对股市的作用机制入手,结合现实数据(以SHIBOR和上证综指为代表)做实证分析,来探究后危机时代下,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浅析SHIBOR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BOR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报价质量不断提高,SHIBOR的利率基准作用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完善SHBOR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要不断提高SHIBOR报价权威性及代表性,扩大SHIBOR在客户市场定价基准的影响力,SHIBOR建设应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并不断完善拆借交易的信用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丽 《商业研究》2012,(2):97-101
货币市场中SHIBOR基准地位的确立决定着利率市场化是否能最终完成。从基准利率非对称性属性及货币政策价格调控职能视角,本文选取货币市场代表性利率,以及主要经济金融变量,分别与SHIBOR变量构建S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考察货币市场中SHIBOR基准地位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SHIBOR已具备基准利率非对称性特征,在货币市场中基准地位已初步确立,但是与经济金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其变动不能引起目标变量的响应,目前尚不能承担货币政策价格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谭晓波  曾远辉 《华商》2008,(8):12-13
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在我国利率体系及货币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对SHIBOR的波动率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SHIBOR市场预期理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成栋 《商业研究》2011,(11):52-57
本文使用SHIBOR市场期限为1个月及以上的中长端利率数据,针对由预期理论推导出的三个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提出期限为1个月的利率与其它长端利率的利差是平稳的,但是利差对长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测与理论不一致,即存在预期迷惑现象,因而拒绝了预期理论;长端利率之间的利差不平稳,因而长端利率整体上不支持预期理论。此外,考虑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按照不同的方式选取了两组样本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数据仍然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这表明回归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健的。对预期理论的背离表明SHIBOR市场中长端利率的变动未能充分反映金融市场资金的供需情况,因而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不断加大,市场投资主体角色已经从原始的持有者转变为套利者,套利者为主导的市场往往更关注市场风险的未来变化,在债券市场中就是利率的变化。而预测未来利率趋势也成为债券分析人员的主要工作重心。文章从理论出发对利率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探讨,并说明市场利率总是遵循一定利率过程的,在对Merton利率过程和Vasicek利率过程进行分析后,运用随机过程理论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分析,证明我国债券市场央票利率具有显著的均值回复性。文章基于央票利率均值回复性的参数价值反转利率期限结构能证明Vasicek利率期限结构是适用于目前的市场投资的。而这也说明我国央票利率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宏观经济的发展周期,而投资者可以根据这种规律来安排未来的投资策略,本文研究方法与结论对当前机构投资者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年至2014年6月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样本,处理获得SHIBOR各期限收益率的波动数据,对SHIBOR的波动率进行多个维度的计量分析,展示SHIBOR运行过程中波动性的各种特征。波动性分析部分首先对各期限波动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各期限的波动性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各期限利率波动特点。波动性分析的第三部分以一周SHIBOR波动率每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波动率在一年之内的特征。波动性分析的第四部分把一周SHIBOR波动率的所有数据作为总体,纵向分析波动性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SHIBOR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玮斯 《商场现代化》2007,(18):364-365
今年1月4日正式对外公布以来,SHIBOR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SHIBOR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是否能够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成为了一个较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在比较原普遍采用的基准利率后分析SHIBOR的优势,并提出完善SHIBOR、使之能够切实发挥中国基准利率作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育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在中国人民银行倡导下,中国自2007年1月4日起正式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但是,市场对其产生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认识,且尚存疑虑。本文主要从相关性这一基本属性出发,考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利率地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评析其作为基准利率仍需改进的方面,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两种非参数估计方法,对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扩散过程的漂移函数进行了估计。通过对不同辅助序列选择下估计结果的比较,发现不同期限利率在统计特性上的差异是造成估计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估计SHIBOR 1周短端利率的漂移函数时,短端辅助利率对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而长端辅助利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SHIBOR 1个月的短端利率兼有长、短端利率的特点,因而长端辅助利率对其漂移函数估计结果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马希平 《中国市场》2009,(36):47-49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国家分别采取了降低利率等货币手段以保证流动性。同时,我国的物价水平经过去年的快速增长后,开始逐步回落。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利率和物价的关系进行阐释,对实证结论做出合理解释,回顾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傅强  陈静 《中国市场》2012,(18):70-71,13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汇率与利率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05年8月到2011年3月中美名义汇率与利率共68组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对汇率与利率之间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利率和汇率在长期之内存在协整关系,但短期内联动影响程度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金融的市场化程度,选取了2010年到2013年数据,应用VAR法,实证检验最近的3年来的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脉冲分析,对受到冲击时利率与汇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