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云 《商》2013,(23):264-264
《刑法修正案(八)》中盗窃罪将“入户盗窃”新增为盗窃类型之一,将之前的两类增加到如今的五类;抢劫罪中的“入户抢劫”成为该罪加重情节之一。对于这两个罪名的界定问题本文将结合司法实践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英凯  李大为 《现代商业》2007,(29):272-272
盗窃罪是一种刑法实践中最常见的犯罪。所谓盗窃,一般是指采取秘密手段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使用盗窃则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危害形式,即这种行为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是以游乐、刺激等目的暂时占有他人财物,日后返还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一定轻于普通盗窃罪,它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盗窃罪是一种刑法实践中最常见的犯罪.所谓盗窃,一般是指采取秘密手段将他人财物据为已有的行为.使用盗窃则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危害形式,即这种行为并不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是以游乐、刺激等目的暂时占有他人财物,日后返还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一定轻于普通盗窃罪,它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宗朋  尚绪芝 《商》2013,(19):262-262
“扒窃”是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普遍的作案方式,发案率较高而且破案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打击日益猖撅的“扒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中有关“扒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产生,《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行为写入刑法,其目的是保护公民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保护社会善良风俗。“扒窃”直接入刑,虽然符合刑事政策,但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的如何认定“扒窃”行为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扒窃”行为的分析,认为解决此困境的关键是对“扒窃”行为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5.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3)侵犯了财物占有人对该财物的占有,并使该财物处于行为人自己的占有下."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捡得300万元金饰案"中,梁丽的行为符合这三个要件,因而应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6.
观察现实生活,会发现有些盗窃行为是以公开窃取的形式进行的,不再局限于秘密窃取,但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理论界仍然把盗窃罪的客观方面限制在"秘密窃取"上,这不但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还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客观方面的不当缩小而导致了处罚的不公正,使一些犯罪人逃脱处罚,损害了法律与法院的尊严,同时按照现行通说有些时候难以精确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等相类似罪名的区别,及时承认公开盗窃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商》2015,(14)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随着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坦白从宽"正式写入我国刑法,坦白从宽从刑事审案政策上升到具体法律规定。本文将浅析坦白从宽的涵义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学者,对盗窃他人占有的本人财物的行为的认定有很大争议。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将此类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对此国内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并引发了关于盗窃罪客体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许霆案入手,通过对秘密窃取和非法占有两个概念的分析,揭示了本案在定性上存在着两个类推:一是把无罪行为类推为盗窃罪;二是把ATM机类推为金融机构。并进一步阐述了类推在我国的现状,说明了类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郭毅 《商》2014,(38):258-258
在刑法修正案(八)公布以前,由于我国《刑法》立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轻刑化,大众往往对危险驾驶行为在法律上的处罚没有忌惮,众多醉酒驾而引发伤亡的事故逐渐见诸报端。在众多危险驾驶行为案件的频频出现的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涵盖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两种行为模式的危险驾驶罪,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危险驾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毛荣华  陈柳滔 《商》2013,(4):167-167
我国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属于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主要有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和其他种类的监外执行方式和手段。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仍没有明确,这将导致在实践当中产生一些适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其他人的行为如何认定一直以来都是立法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市场安保人员收受财物,放纵犯罪分子行窃,是应当认定为非罪行为,或以盗窃共犯论处,还是依其他罪名定罪量刑,是案件争论的焦点。该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求证明将此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共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徐生成 《商》2013,(9):151-151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规定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单位犯此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照“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量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的出现,使单位犯罪的情况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贷款诈骗罪将单位犯罪排除在外,显然是越来越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遗憾的是,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并没有将贷款诈骗罪加入单位犯罪。本文仅就“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作浅显探析。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1)
当今社会中财产类的犯罪日益严重,其中盗窃罪频发,而且出现了新的盗窃方式,严重影响了社会大众的正常生活。《刑法修正案(八)》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增加了"携带凶器盗窃",并且这种情况被认定为非数额型盗窃。这种修改降低了入罪的门槛,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新规定也存在认定难的问题,为了能够正确、有效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携带凶器盗窃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包括对"凶器"的认定、对"携带"的理解和关于"携带凶器盗窃"的主观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危险驾驶罪作为一个全新的罪名首次被列入我国刑事立法并应用于司法实践。"醉驾入刑"后,大大提高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严刑峻法面前,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申领使用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引发了诸多有关信用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刑法修正案(五)》的颁布使其得到应有的规范和限制。但司法实践过程中,正确有效地区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非罪问题以及认定本罪各种行为方式仍有争议与分歧。该文从真实案件入手,着重分析“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和“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中的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17.
孟显芳  刘琪 《商》2013,(14):225-225,221
当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实践现象较多,暴力讨薪现象随处可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补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不论是学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因此,有必要正确理解本罪,为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更好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曾树华 《商》2013,(13):270-270
随着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正式实施,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打破了关于老年人犯罪的立法空白,体现了矜老的文化传统,实现了与国际刑事思潮的接轨。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老年人犯罪制度仍有诸多缺陷。本文拟通过厘清现行刑法中老年人犯罪的现实困境,提出老龄化背景下刑法立法应然的完善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危险驾驶行为有巨大的社会危险性,刑法修正案(八)将飙车、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打击的范围,迎合了社会公众要求打击此类行为的舆论。但是,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有悖刑法谦抑性,会造成刑法规范之间的不协调和实践操作上的困难。通过解释和完善现有刑法规范,完全可以满足对高危驾驶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需要。因此,在刑法中单设危险驾驶罪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9)
近些年来,欠薪行为频繁发生,该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为此,2011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将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恶劣行为纳入到了刑法调整的范围,予以刑法上的规制。本文主要从该罪的司法认定着手进行阐述,以求我们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有个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