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龚基云 《全国商情》2008,(10):138-14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关于我国劳动关系内涵界定和性质分析、关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关于劳动关系的微观层次分析、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与模式分析等方面,这些分析表明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动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关于我国劳动关系内涵界定和性质分析、关于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关于劳动关系的微观层次分析、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与模式分析等方面,这些分析表明了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动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关系是影响非正规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劳动关系动态不稳定、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关系运行机制和形式不规范、工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借鉴人事管理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研究成果,建立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多层次的、人性化的劳动关系是非正规就业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也是非正规就业中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对经济周期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用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通过介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比分析其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早期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异同,最后介绍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制度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是美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传统.美国的劳动经济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二战以前,老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开创了劳动经济学研究并在此期间主导了劳动经济学研究;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后至60年代末,制度主义虽然仍处于统治地位,但新古典劳动经济学也逐渐成熟;第三阶段,从70年代初至今,新古典劳动经济学蓬勃成长并主导了劳动经济学研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隐性合约理论的视角,在分析了隐性合约有助于促进劳动者与企业达成长期劳动服务交易的内在机理、长期合约关系有助于促进劳动关系稳定的基础上,从构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隐性合约实施机制两方面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运用伟大的实践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伟大的理论,本文重温了马克思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等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构筑世纪人才高地,培养更多从事复杂劳动的价值创造者,用当代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观点,并就构筑世纪人才高地的具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但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市场对劳动关系的自发调节并不能达致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契约.因此,通过增强劳动者的结社力量,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文章阐释了集体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途径,并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对集体谈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围绕劳动合同立法,引发了关于劳动关系的诸多争论,根本原因在于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认识的混乱和偏差。劳动关系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其建立和维持首先是建立在劳资双方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理性基础上。而劳动法律关系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性,是对原有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力矫正和平衡。  相似文献   

10.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不仅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调整,而且要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道德调整。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整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诉求,它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要求,适合当代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有利于实现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和谐劳动关系调整的实现路径,即创建劳动关系道德评价体系,成立道德评价机构;加强劳动关系双方的道德修养,唤醒双方内心的道德良知;强化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强化劳动监察部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采取了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的模式.此种制度在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和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将事实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利益,也要确保劳动者的利益;对解除权行使的重点是完善预告解除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简述“民工荒”现象,然后运用劳动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对“民工荒”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最后从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发展探索——基于福建省劳务派遣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务派遣这一补充用工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为了客观审视劳务派遣运作状况,在福建省劳动保障厅的支持下,福建省劳务派遣协会和福建师范大学联合课题组开展了劳务派遣用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健康发展,需要"三方协调"机制的有效联动,需要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使其更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各类企业为争取有限的消费者和市场而绞尽脑汁,创造出许多促销新招:新包装、新功能、降价送礼等,但这些措施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营销策略,它们虽然能产生短期效应,但较难维持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应是从关心、发掘、满足和开发顾客需求、情感、观念出发。与顾客建立、维护和发展忠诚学习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虽然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发生了改更,只要生产的商品是以销定产,且用来交换,它所包含的劳动量能够得到承认和实现,该商品的个别价值就是社会价值;智能机器作为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过程中失掉存在于旧的使用价值形态中的价值,才能把旧价值转移到新形态的产品上,而不是创造新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系绩效的概念与结构是关系绩效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但目前国外关于关系绩效概念与结构的理论存在很大的分歧和争议,而国内在这方面缺乏针对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本文参考国外文献,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编制员工关系绩效问卷,并对多家企业的736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对企业员工关系绩效结构维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关系绩效由人际关系绩效、组织关系绩效、工作关系绩效3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9.
竞业限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保护商业秘密、维护自身竞争利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劳动合同的中一项重要的约定条款,有关竞业限制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所重视,依法订立竞业限制条款。能够有效地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参考国内已有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既遵循经济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文章回顾了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现状,并对众多零散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