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融资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日:"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其核心问题是"先知",即信息的时间概念.正确、及时是信息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一、融资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其核心问题是“先知”,即信息的时间概念。正确、及时是信息的生命。只有正确、及时的信息才有价值,才能称之为情报。企业依赖正确、及时的情报.便可以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法贵于公正     
《西部大开发》2013,(4):114
法度,是用来控制天下而禁止奸邪的。私意,是可以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危害公正原则的。法度得行则国治,私意得行则国乱。尺寸寻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虽富贵众强,不为益长;虽卑辱贫贱,弗为损短。公平而无所偏,故奸诈之人弗能误也。故曰:"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摘自《群书治要》)  相似文献   

4.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茶叶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宋代茶叶市场概说 茶叶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兴的商品生产领域,到宋代已越来越多地向专业化生产迈进。随着生产的发展,茶叶消费愈益普及。时人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大量材料表明,茶叶产地在宋代基本全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而消费市场则主要是汴京等大中城镇,特别是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介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必然也相应发展,出现了“商于海者,不宝珠玉,则宝犀瑁;商于陆者,不宝盐铁,则宝茶茗”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正在《论语·季氏》篇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将人分为生知、学知、困知、困而不学等四种不同的致知形态。《中庸》延续了这一观点,将知与行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及至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说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又以朱熹的观点为主流。然而在阳明先生看来,"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阳明先生指出,尽心知性知天,是生之安行的人才能做到的事,存心养性事天,  相似文献   

7.
当我刚刚拿到《裘元伦文集》的时候,便想写一篇书评,一是出于对裘先生为人治学的景仰,二是颇为自信自己的“专业资格”,三是以谢裘先生多年来的谆谆教诲之恩。而当读完文集之后,我又犹豫起来。虽然之前不止一次地读过这些文字,事到临头我却发现学力浅薄,自己的任何“评”都会显得苍白。裘元伦先生之名已是学内共知。学界之人知其诚为人,也知其勤治学。与裘先生共过事的人会更津津乐道其乐于助人、先人后己。细读其文字,我们还能够感受裘先生对于  相似文献   

8.
降真香     
<正>品降真香之三味:品、知、忘香者,正气、驱邪、镇宅、悦情,故香之浸身,心则通窍,惬意延寿,乃香之旺。人如香,香似人。古人用香,以香事会友、敬神,已超越世俗,胸纯情静,获其补气,润心纳茗。此乃吾对海南降真香之悟。品降真香,只需做到:品、知、忘三味就行了。品味香。嗅出降真香的味道,描述香味的美。削丝热水闻、磨粉上炉闻、浸水后蒸闻、干闷闻……我喜欢削卷丝,用干净  相似文献   

9.
毛思洁 《宁波通讯》2013,(12):66-69
《宋宝庆四明志》载:"邑有董孝子之遗风,人知孝、爱乐、循理旧矣。皇朝以来,杨公适、杜公醇,又以行义为之师表,自是文物益盛。王荆公安石有云: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其人畏刑而易治。所见之士,亦多美茂易成也。"  相似文献   

10.
慕容 《中国西部》2012,(21):35-35
近来与数年前老师联络,觉世事恍惚,光阴欺人,而师者气质言语未变。师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相似文献   

11.
净水润北城     
姜海洋  商扬 《走向世界》2012,(33):44-45
巴黎的塞纳河流淌出了一座浪漫之都,上海的黄浦江点缀了一座时尚之城。对于济南而言,闻名天下的泉水让这座典型的内陆城市拥有了不输于南的潇洒、西的浪漫。南山,汩汩水脉潜运地下,向北喷涌几大泉群后汇聚小清河东流入海。可以说,小清河是连接众泉与海的重要纽带。黄河则揽奔泥沙,裹挟声雷,跌跌  相似文献   

12.
《令二千石修职诏》是汉景帝于西汉后元二年,公元前142年的一道诏书.刘启在位十七年,这是他去世前一年颁布的诏书,全文183个字. 全文如下: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相似文献   

13.
逐鹿在中原     
烽火连天日,刀光剑影时;鏖兵古战场,逐鹿在中原。逐鹿中原语本《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遥想当年中原战场,群雄竞起,争霸天下,故古训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失中原者失天下。可见中原地理位置之重要。古之中原有狭义广义之分,单就狭义上的古中原而论,实指今之河南省辖区。今日之中原虽不见硝烟战火,但仍可视之为没有硝烟的战场。郑州高新区位居中原地带的核心圈内,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打造特色产业,致力于争当中原地区的排头兵等方面,有规划有举措,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郑州高新区从创建…  相似文献   

14.
画说经典     
黄建华 《今日重庆》2009,(11):13-13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刚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治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人们,几乎概无例外地将“不患贫而患不均”这句话,当作我国古代关于经济方面的基本国策而加以肯定和宣传。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原作“不患寡而患不均”,见于《论语·季氏》。原文为:“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  相似文献   

16.
李包庚 《宁波经济》2007,(11):40-41
中国封建社会把孔子确立的"士农工商"四大等级的排序普遍地视为天经地义,强调"崇本抑末"、"重农轻商"。明末王阳明提出"四业同道"来对此进行批判:"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士农以其尽心于修治具养者,而利器通货犹其士与农也。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日:四民异业而同道"(《节庵  相似文献   

17.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缘分。荀子说:"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一个人能够遇到好老师,是他一辈子的福气。然而这种福气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如佛家所云: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我本人在读书和工作时,有幸得到多位良师的指导,因此我是非常有福之人。在这些老师中,吴承明先生是给我指导最多、帮助最大者  相似文献   

19.
心斋之乐     
独独喜爱古琴的声音,没有轻俏浮华,低沉厚重的音调不是在炫耀柔媚,而是与心灵的窃语,求精神上的自省,心境清逸。琴为雅乐,故不可一日不对清音。明代屠隆说,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然吾非居士,壁悬一器,乃求取中正之道,沉浸此声无非以乐之韵律涵养笔墨间,以此见人之畅适,方为实际。  相似文献   

20.
茶与婚俗     
茶在我国各民族男婚女嫁的彩礼中,有着特殊意义。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见其从一之义。”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道学家们为了把“从一”思想贯穿在婚礼之中,就把当时种茶采取直播的习惯说为“不可移植”,并在众多的婚礼用品中,把茶叶列为必不可少的首要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