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了2015年第1期《苍溪的无奈》《达州的苦恼》和《养猪,改变了我的村庄》3篇文章,心里有一种难言滋味:为什么一些老区搞资源开发或发展经济,竟给当地群众带来苦恼和无奈呢?开发老区资源发展经济,必须动机纯洁,方向准确,步伐稳妥,既要统筹兼顾,又要走可持续的开发和发展之路,而不能顾此失彼,牺牲老区生态环境,侵害老区群众利益,使资源开发或经济发展误入歧途,成为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甚至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开发或发展"。这样的"开发、发展"是不完整的,不和谐的,甚至是扭曲的,有害的,势必给老区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通过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养殖户"养猪难"、"卖猪难"的问题。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成立养猪合作社822个,年出栏生猪达到99.8万头,形成一个规模覆盖全省的生猪养殖模式。据了解,云南省各地供销合作社通过成立养猪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壮大养猪规模,推进全省生猪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如皋齐富畜禽专业合作社是个养猪合作社,被商务部指定为奥运生猪供应基地,700头生猪运往了北京。社里集中养猪存栏1.34万头,带动入社农户分散养猪存栏3.2万头。合作社副社长王长斌告诉记者":一季度养殖每头猪平均利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读者评刊盼望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落到实处黑龙江省讷河市何静:读了今年第1期"高层声音"栏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老区依然是新十年扶贫重点》一文,作为一名老区工作者,我感到很振奋。文中强调,中央要对贫困老区给予重点扶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十年扶贫的主战  相似文献   

5.
评刊     
"老区小康问卷"样本分析引人深思《中国老区建设》今年第3期"特别策划"一组文章不错。首先是《老区离小康还有多远》这个题目吸引人,促使我急不可待地翻开刊物读下去。其次是很有典型性。此次调查虽是抽样,但覆盖了11个省(区、市)的22个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这些数据、资料可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再就是文章条理分明,语言通俗,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湖北省汉川市夏民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老区建设》编辑部:我是贵刊的一名老读者。27年前,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中国老区建设》是我退休后精神生活的良师益友和忠实伙伴。27年来,我养成每期必读、每读必思、坚持期期评刊的习惯。自《中国老区建设》1993年创刊以来,我一期不落地读完了297期。我曾8次被评为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优秀评刊员,感到无尚荣光。  相似文献   

7.
在沂蒙老区的平邑县,广大农村活跃着一个个名目不同的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在统领当地农民以“集团军”模式进军市场、组织专业化种养加工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总指挥”和“助力器”的作用。从三年前单一的“金银花合作社”,发展到现在覆盖当地农业产业化比较全面的六个专业社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35户养猪专业户组成的广东省廉江和兴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据了解,该合作社目前是广东省首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参加合作社的35户养猪专业户,每户都拥有自己的养猪基地。  相似文献   

9.
说起村里的“专业合作社”,浙江诸暨市王家井镇新南村70多岁的陈胜全老伯显得很兴奋。他说:“我4个儿子都在外面工作,而我又老了,家里的5亩田无人耕种。现在有了合作社,收割来的粮食直接送到我家里,我只要晒干就行。”因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工作,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家,村里的良田抛荒现象凸现。  相似文献   

10.
学刊用刊     
我尝到了学用《中国老区建设》的甜头我从2009年开始担任王营镇老促会会长。我把《中国老区建设》当成良师益友,因为这本刊物可以指导我做好老区工作。我镇沈渡村过去种植草莓农户单打独斗,产量低,效益差。我们按照贵刊介绍的经验,组织村民搞专业合作社,引进新品种,很快提高了草莓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贵刊"老区人物"栏目每期都介绍先进典型,有的非常感人。在他们的感召下,我组织镇老促会的同志积极参与招商引资,这些年先后为我镇引资近2亿元。其中注册2000万元的"淮安淮农工贸有限公司"年产值8000多万元,安排了22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夏玉江)  相似文献   

11.
开始读研究生之后,我不想再让家里负担生活费,于是经同学介绍去了一户富人家做家教。这家的男主人是台湾某著名企业的副总,现在在北京分公司供职。一家六口住在北京一栋豪华别墅内。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所教的是二女儿絮絮。  相似文献   

12.
开始读研究生之后,我不想再让家里负担生活费,于是经同学介绍去了一户富人家做家教。这家的男主人是台湾某著名企业的副总,现在在北京分公司供职。一家六口住在北京一栋豪华别墅内。他们家有三个孩子,我所教的是二女儿絮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湖北省当阳市老促会会长徐时成推荐我到市老促会担任副秘书长,负责老区宣传工作。开始,我对什么是老区,老促会是一个什么组织,做什么工作,一无所知。徐会长见我一脸茫然的样子,连忙说:"莫怕,我给你一本杂志看看。"我接过一看,《中国老区建设》6个红色大字让我眼前一亮。从那时起,我认真研读每一期《中国老区建设》,渐渐地迷上了这本杂志。每到年终,我把当  相似文献   

14.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33岁的美国女人抢了全世界的眼球,她叫纳迪娅·苏莱曼,一胎生了8个孩子。当全世界都在为她惊讶时,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她的母亲说,她不应该再生孩子,因为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原来她本来就有了6个孩子,而且是单亲母亲,自己一个不带,全都扔给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退休老人怎么养6个孩子?去年纳迪娅·苏莱曼父母不堪重负,已申请破产了。可是纳迪娅·苏莱曼不管,人工授精一下子又生了8个孩子。当有人指责她不负责时,正在读人类学研究生的纳迪娅·苏莱曼却说:"我毕业后,就会自己抚养这14个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和健康的生长环境。"她凭什么养这么多孩子?而且还能潇洒地读研究生?看着她那种满不在乎还理所当然的神态,我开始对美国穷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中国老区建设微信公众号开辟了"老区365"专栏,不间断发布老区故事,故事短小精悍,不少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是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依托新媒体平台"讲好老区故事"的有益尝试,我们广大老区工作者都很欢迎。到现在,"老区365"已经发布了100多个故事,笔者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反映老区人民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生命的,舍家纾难  相似文献   

17.
正读了第5期《以长征精神引领老区小康征途》一文后,受益匪浅,它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区发展不仅要靠物质力量,更要靠精神力量,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老区的小康将难以实现。一个没有"精气神"的民族和国家,再富有,也无法强盛。老区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应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老区人民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8.
林娴 《中国西部》2013,(18):96-97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歌里如是唱。一对翅膀的力量原是如此强大。我们的课堂,虽然做的都是小事,说的都是童语,但于细微处,也可以化出精彩和美丽。先说读书。读有个言旁,既然要发言,那就要说出来。"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范读课文时,遇有精彩处,读了一次,问孩子:"这句话写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再读一遍,有没有孩子愿意和我一起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     
正确保合作社姓"公"不姓"私"第5期卷首语《烟台经验的启示》一文,读后很受鼓舞。把革命老区建设好,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向烟台市那样,加强党支部对农民合作社的领导,确保农民合作社姓"公"不姓"私",让老区人民真正走向共同富裕。(河南省沈丘县老促会郭成云孟昭斌卢涛)  相似文献   

20.
费茂如 《中国老区建设》2006,(12):I0006-I0006
《中国老区建设》8大板块14个小栏目,形成了老区特色,为广大读认可。为使栏目常办常新,还应做局部调整。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