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城中村",城中村的村民与城市的文化存在着滞后的现象。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的现象,它融入城市是自然规律,而传统的"城中村"物质形态改造并不能解决"城中村"的问题,"城中村"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转变的综合过程,必须提出基于文化融合的"城中村"改造路径,以推进"城中村"的健康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了辽宁省内贫民住区——棚户区的形成原因及棚户区贫困居民生活状态,总结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做法与经验。辽宁省各市的棚户区改造采用了"整拆整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及"回迁与商业住房混搭"的措施,通过原地安置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城市内部结构。辽宁省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打破贫困在空间上聚集的道路,为其他各地贫民住区改造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撤村建居就是撤销村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将"城中村"改造范围内身兼村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双重身份的村委会改制为单纯的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目前我国各地在撤村建居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城中村"改造的实际不断予以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王伟华 《中国市场》2014,(29):151-15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市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上。粗放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传统发展的老路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亟须转型,广州市适时推出"三旧"改造正是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总结推进旧厂房"三旧"改造工作的做法,探讨企业、政府、社会共赢模式,为加快"三旧"改造的实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依据实地调查和网上调研等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城中村现状及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了城中村发如何更好地发展策略及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6.
《商》2016,(10)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管理结构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有关部门市政管理方式以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本文以"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现状阐述以及出现的矛盾解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流转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产权流转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棚户区位于城市建成区,集中体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多种矛盾。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推进棚户区就地城镇化建设,实现棚户区居民"人的城镇化"成为棚户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进模式。分析现阶段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面临的特殊困境,研究棚户区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对于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实现"三个1亿人"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是将教育和技术作为一个合成主体来进行研究的,包含了"教育"和"技术"两个维度。本文尝试抛开教育技术的归属、定位、研究领域等问题,从教育本质层面以及技术哲学的视角探讨教育技术的内涵与本质。  相似文献   

10.
杨虎 《现代商贸工业》2014,(16):170-17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我国的电网项目取得了更大的应用,然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事故经常发生,对电网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为此,针对电网的事故特性和原因,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电力电网的要求,在电网的规划过程中提出部分解决电网事故的措施和建议,为电网建设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1.
拆迁中的困难群体既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也是心理弱势群体。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矛盾心理、对当前所失去的而产生的恐惧与紧张、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生存安全感的缺失等。分析产生的原因,既有行政权力行使不当、拆迁补偿不公平、拆迁工作不透明等外因,也有其自身方面的原因。因而要及时给他们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扶助措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消除疑虑心理;依法拆迁,增强群众的信任感;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消除群众不满情绪;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建立心理干预机构,消除被拆迁户的相对剥夺感;建立以社会参与为主导的民间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整体拆迁过程中土地价值评估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目前拆迁土地评估中存在的三大误区,并根据利益分配原则就拆迁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提出评估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加油站征收价格评估往往涉及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加油站征收的评估技术路线、评估范围、价值标准、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屋征收制度在房屋征收的适用范围、征收程序、征收补偿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适用范围上,未彻底将商业拆迁排除在外,导致房屋征收范围过大;在征收程序上,房屋征收的认定审批机制不够完善,应建立专门的审批机构对房屋征收进行审批,此外,房屋征收后土地使用的监督机制缺失,建议赋予被征收人收回权,以遏制房屋征收部门滥用征收权;在征收补偿方面,征收补偿范围较窄,建议增加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补偿和残余地征收补偿。  相似文献   

15.
商圈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文章分析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拥有自己商圈的原因,回答了对商圈建设的种种疑问,研究了商圈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商圈规模、建筑风格和业态布局等因素,提出了通过统一思想、科学规划、审慎拆迁、招商引资、资金投入等措施来建设商圈。  相似文献   

16.
绿色新一代     
《上海商业》2014,(5):32-33
绿色建筑(也可指绿色施工或者可持续建筑)是指某一建筑,它从选址,到设计施工、运营使用、维护改造和拆除过程中,处处遵循着尊重资源,自然和生命的原则.它通过优化建筑的环保性能,有助于保护人类健康、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在这方面,位于欧洲的Habitech公司,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和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出现的特定产物。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是小产权房生成和增加的内在动力,小产权房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效益实现了提升,其存在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经济均衡角度分析,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必须综合权衡法律、社会和经济因素,强制拆除和不利管制的极端作法都是不可取的,而选择最优的解决策略,即将小产权房问题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是协调处理的好法律、经济、社会问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进入大规模的拆迁与重整的今天,人类对“家园”的认知尤为重要。“什么环境空间组合才是我们需要的家园,什么样的空间形式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呢?”无疑,这是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从传统造园的三个基本形式来展开分析解读,并试图找出一条属于全人类的、未来的、生态的、和谐的城市“家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Utility functions are often used to reflect decision makers’ (DMs’) preferences. They have the following two merits: one refers t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DM’s utility (satisfaction) level, the other one to the measuring of the consensus level in a negotiation process. Taking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urban house demolition, a new kind of consensus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multi-stage fluctuation utility functions, such as concave, convex, S-shaped, reversed S-shaped, reversed U-shaped as well as their combinations, to reveal negotiators’ dynamic physiological preferences and consensus level.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the decision-making budget and the individual compensation tolerance on the consensus level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ompar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e proposed model takes both the negotiation cost and DM’s preference structure into consideration, and most importantly, it is computational less complex.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assesses the domain of the business ethics curriculum and, drawing on recent shifts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maps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extending the core ground of the discipline. It starts by assessing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dominant English- language business ethics textbooks and identifying the domain as reflected by those publications as where the law ends and beyond the legal minimum.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identifies potential gaps and new areas for the discipline by drawing on four main aspects. First, it argues that the domain of business ethics requires extensions dependent on the particular geographic region where the subject is taught. A second factor for broadening the scope is the impact of recent scandals, which arguably direct the focus of ethical inquiry towards the nature of the business systems in which individuals and corporations operate. Thir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its result on growing corporate involvement in regulatory processes is discussed. Fourth and finally, business ethics reaches beyond the traditional constituencies of economic stakeholders as new actors from civil society enter the stage of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business. 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hat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domain of business ethics, especially in Europe, is timely, but that to do so represents a major challenge to business ethics educ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