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本文运用应急管理过程论原理,阐明了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高端科技支撑体系的需求情况,并在分析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与完善基于应急管理过程论的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政府加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管理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时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相关分析,重点研究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相关分析,重点研究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是为帮助煤矿企业发现自身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改进。文章通过研究熵权模糊综合评价在煤矿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从人员管理、装备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和制度管理五个方面对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针对实例进行分析,有利于煤矿企业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提升城市电力应急管理能力,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系统及可操作的城市电力应急监测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遵循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结合城市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现状和城市电力应急管理的行业特点,采用现代评价研究方法,提取了反映城市电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电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集成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而其核心则是项目范围、质量、成本和时间这四要素的集成管理。由于管理能力是实现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研究工程项目四要素集成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三个维度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给出了工程项目四要素集成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内部结构,从而为开展该能力的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技术创新能力是创新过程的综合能力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密切值法对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要素进行评价.最后,对云南A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密切值法,分析了该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力要素的动态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应急控制能力评价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和完善我国建筑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其应急管理水平,达到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及减少突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成效。然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一体化、多维度的运行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或效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成效。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3个维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模型,深度剖析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在协同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要素主导指挥的决策驱动系统、辅助要素强力支撑的决策调控系统以及基本要素相互调适的决策核心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应急物资援助效力、完善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频发给我国的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领导干部的应急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突发事件自身的复杂性、应急决策主体行为的复杂性及决策信息的复杂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急决策过程中应该引用系统的复杂性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应急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总体认知能力的一种手段。本文阐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要素,探求了评价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有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有关控股权、收益权与制度补偿等问题,运用实证分析法,对铁路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未来融资能力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认为,铁路现有的投融资能力已难以支撑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设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势在必行。铁路行业的社会公益性、产权的单一性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得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展铁路产业投资基金,首先需要优化基金的控股权,并通过相应的制度性补偿破解基金的收益瓶颈,实现以少量铁路资金带动数倍于己的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应急产业正快速成长。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创新是其首要驱动力,协同创新网络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依赖。基于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网络构成分析,构建协同耦合、创新动力、沟通学习、联合互补、评价反馈等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构建应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利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应急专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我国铁路设计、修建、运营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绿色铁路"的概念和内涵,并建立了我国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大理丽江铁路进行了绿色铁路评价的,表明绿色铁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王斌  白领 《时代经贸》2012,(8):75-76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关于铁路行业的施工安全措施不断地完善,在既有线路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频繁,如何识别铁路施工企业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源成为建立既有线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预防施工纠纷发生的核心问题。对于既有线路施工安全风险源的识别,运用故障树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分析,兼顾主客观赋权的优点进行多目标的分析评价,进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例证明通过故障树法FTA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可以更精确、全面和细致的确定施工企业法律风险源的分析识别。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频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成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增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以及针对中国政府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应急管理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和提升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主要包括健全法律机制和提高法治化水平、转变轻防御重救治的理念、加大对应急工作的物质资源投入、做好工作宣传和鼓励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概念。从策划能力、控制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4个维度构建代建单位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24个构成要素,并据此开发了代建单位项目管理核心能力的初始测量量表。利用基于初始测量量表所得的问卷调研数据,检验了初始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经过删减题项后,得到代建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的最终测量量表,并验证了该测量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0位教师进行案例访谈,收集各高校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标准,形成详细完整的资料,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在前期编码基础上,引入复杂系统管理思想,构建包括基本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校科研人才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人才创新活力,为促进高校科研人才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较多的国家之一,如何有效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国政府希望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脉络,发现国内外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一般性应急物流的视角探讨其构建以及研究应急物流某个具体的运作环节等问题,在总结了目前我国在应急物流控制体系中存在应急物流的运作机制有待提高、指挥不到位、技术欠发达、监督机制缺失诸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应急物流控制体系的研究思路,应急物流的控制体系一般应由组织管理系统、安全监管系统、预警及风险防范系统、信息系统、激励评价系统5个子系统构成。基于供应链视角下认识对待应急物流控制体系则更应该从长远性、全局性与战略性的角度来考虑,使其更加具有计划性、协调性。本文尝试从供应链视角对应急物流控制体系的战略协同、监管、预警与评价等领域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