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京津冀创新能力系统结构入手,将环境规制强度和产业结构纳入创新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体系仿真模型,以专利授权量为表征对象,探索2025年京津冀科技创新实力,并从创新政策环境和创新资源投入角度,运用情景分析法,模拟不同投入要素或不同要素组合情景下输出变量的变动情况,探讨京津冀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提升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河南省采取措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经费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为此,河南省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创造后发优势,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竞争,京津冀经济圈区域产业发展与升级,不仅关系到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关乎到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效应实现结果。基于此,本文在对区域产业升级内涵和局限性厘清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着力分析,并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剖析了制约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转型和创新为坐标,推进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打造国家科技中心有利于推进“创新湖北”建设进程.湖北省创新资源富集、创新优势突出、创新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区域竞争力不强、优势不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湖北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必须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集聚为核心,不断提升科技要素的集聚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能力,着力提升国家科技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驱动因素(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外部因素)。通过抽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三阶递归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因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通过影响驱动因素间接影响创新绩效。依据结构方程显著性检验和路径分析结果,分别从驱动机制、支撑机制、链接机制、保障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罗煜 《技术经济》2017,36(1):90-95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方江帆 《经济师》2006,(12):274-274,276
文章结合宁波保税区实际,从科技资源和科技投入、创新绩效和科技水平以及科技领导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宁波保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该指标体系对宁波保税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3.0软件选取了7个指标,用以评价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进而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利用VensimPLE软件,以南京市为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教育投入、系统的创新效率、企业科技投入以及政府科技投入对城市创新产出影响显著,其中企业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影响大于政府科技投入对其的影响,据此给出了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经管类高校。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考虑区域创新中政府、企业及市场间的作用,理论分析中国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30个省区(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以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效应及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和正向滞后效应;政府科技支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力受到企业创新绩效、市场化程度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存在效力发挥的关键期。研究有助于理清区域创新中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对政府资金干预区域创新的形式作出思考,提升政府科技支出效率,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我国在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方面。因此,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培养团队建设、合理设置科研支撑计划项目等途径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2000-2014年29个省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对创新能力、吸收能力的内部动力及其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内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创新投入与科技产出的互动形成了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人力资本及创新开放程度的互动形成了吸收能力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在长期中的互动演化是区域创新的动力根源.进一步分析区域创新动力空间差异,笔者认为要保持区域创新持续动力,需要实施差异化的创新路径,并在保持创新政策连续、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区域开放度、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占有一席之地,我国要加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深入开展支撑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的协同综合服务体系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资金、人才、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科技协同创新的先进经验,并以此提出了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科研层面、金融层面和中介层面共同激励我国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大动力,而政府的财政竞争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关键。本文以竞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利用2007—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二者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新冠肺炎的冲击使其明显下降;税收竞争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而财政支出竞争则起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的作用过程中起门槛作用,当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时,税收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下降、正面影响增强;过度的税收竞争和过度的财政支出竞争均不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我国税收竞争更多地处于过度状态,而财政支出竞争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据此,政府应规范使用财税手段参与竞争,重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系统阐述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了郑州市和其它14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嘉兴市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些许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为顺应经济新常态,嘉兴市应积极开展创新驱动转型,借助创新环境和外部优势,通过科技技术创新,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Furman等创新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引入空间经济因素,运用2009-2013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该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受R&D规模、科技投入经费等创新投入,以及创新需求、制度环境等基础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创新要素区际互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创新要素区际互动主要表现为区域技术市场技术输入(出)的规模,以创新要素区际互动及空间报酬递增为基础的循环累积效应显著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