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对华FDI动机处于成本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过程中。体现在产业间层面(服务业吸收FDI占比相对制造业增加)、外企经营层面(外企内销率增加)及国际贸易层面(进出口中外企占比下降、外企进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近年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外企超国民待遇逐步取消等是促发转变的主要诱因。这一转变对我国直接投资收支、贸易结构与差额、加工贸易内部结构调整及经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模式和程度.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吸收的FDI的影响,美国对华FDI总额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对华投资结构和投资目的,并构建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显著的政策含量和经济指标,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无法低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的投资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分析模型,对1999—2004年我国西部各省份FDI吸引能力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其中的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实证分析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对FDI的吸引力相当显著,其中,劳动力成本是吸引FDI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优势对FDI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次,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基数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6.
在跨国服务企业已成为FDI主体和FDI动机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引入沟通成本因子在理论层面考察了不同投资动机的跨国服务企业的FDI学习效应,并利用美国跨国服务企业的样本数据,分别基于母国和东道国视角进行了动态面板GMM检验.研究表明:寻求效率的跨国服务企业存在显著的FDI学习效应,而市场寻求型FDI的学习效应不存在;企业自身及东道国较高的研发水平能够促进效率寻求型FDI的学习效应,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与制造业的比较发现,制造业跨国企业不存在FDI学习效应,但内外部因素对其FDI学习效应的现实影响与服务领域基本一致.文章结论对于我国政府今后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以及提高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区域FDI流入比较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优势理论和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运用于分析FDI在我国8大经济区域流入和分布的特点及差异.探讨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扩散趋势的决定因素,进而展望了其区位特征的演变趋势及前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商投资迈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依据各大经济区域的实际特点,提出适应于这个大背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竞争态模型引入FDI研究,并以2000--2009年中国外资利用情况进行实证。结果显示:①竞争态是分析外资引进变化趋势和特征的有效方法,能深人把握外资引进目标地的时空结构特征,有利于政府决策;②长期以来,中国外资引进竞争态格局结构基本健全,类型分布虽不理想但日趋合理,外资引进重心稳定于亚太地区和美国等;③未来中国外资引进目标地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亚太地区的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和俄罗斯等,应将收获性和开拓性战略并举;第二级定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北美洲国家,应实施扩张性战略;第三级定位于英、法、德、意、瑞士、瑞典、丹麦和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应实施选择性战略;关于非洲国家外资引入,除政治因素外应采取撤退性战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FDI优化我国服务业结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竞争效应及产业关联效应等经济效应,基于FDI的东道国经济效应角度,探讨了FDI对东道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机理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着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有不小的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利弊作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金融市场与FDI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研究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新视角。本文以1990~2008年为研究区间,运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在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相对欠发达的金融市场并没有起到与FDI相互补充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国际直接投资(FDI)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竞相争取的对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指定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就是为吸引FDI流入所作出的努力。文章在对投资环境研究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投资环境因素与FDI流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FDI对国内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7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文章通过协整检验发现,FDI流入分别对经济增长与国内投资产生正向、负向作用,除中部地区外,这一趋势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持续。接着,通过邹检验发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外部冲击下,中国及东、中、西部的国内投资及经济增长分别在1992年,1989年,1990年,1998年发生结构性变化。再次,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中国及各地区国内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下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态势,但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下呈现各异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了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与FDI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存在着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运用回归分析,通过对中国与印度的外汇储备微观结构的比较,分析了中国的FDI对外汇储备影响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FDI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大量的FDI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利用Manuel R.Agosin和Ricardo Mayer(2000)提出的挤入挤出模型对1983-2005年间我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FDI对我国国内投资有正向的挤入效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贸易、FDI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理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钧浩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5)
文章立足发展中国家视角,把国际贸易、FDI与资源环境的现实冲突归结成资源环境掠夺和污染转移两个方面,对国际贸易、FDI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基于理论假说的分类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如何处理这三者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