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为评价对象,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采用功效函数法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的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4年造林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总效益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指数与总效益指数变动趋势高度一致;社会效益指数变动呈"J型"曲线增长态势。在分项指标效益指数评价中:2009~2014年农业产值结构、农户收入及生活质量效益指数上升速度很快,劳动力配置指数则逐年下降。并通过建立总效益指数与具体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进一步探究了工程效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各指标与总效益评价关联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Super-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分析2005—2015年江西省11地级市城镇化效率的静、动态特征,并对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时空分析,旨在为江西省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镇化效率整体上有效,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城镇化效率的增长率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及其变化差异显著。(2)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省内贫富差距悬殊。(3)江西省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趋向协调发展;耦合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分布,江西省目前处于倒"U"型的左侧阶段,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U"型分布,江西省处于"U"型右侧阶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型社会"发展程度评估模型,对常德市2004~2009年"两型社会"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和综合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常德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综合指数由0.358 0增至0.666 7,呈现出线性上升的良好态势;(2)截至2009年,社会发展协调度和可持续度指数分别为0.592 9和0.612 5;(3)除可持续度外,发展度、协调度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88,P<0.05)。可见,常德市2004~2009年期间"两型社会"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明显存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低。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应在加快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基础上,积极开拓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年代,并建立了动态比较的计量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省各市州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总体上呈明显的非均衡上升趋势;转换能力的增长幅度变化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不规则的"U"型形式;全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绝对差异呈反"S"状扩大态势,相对差异则表现出跳跃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4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两型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2005—2012年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幅分别达2.46%、4.46%;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年均降幅达0.74%。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升的同时,内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性较差。2从空间上来看,17个县域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的变化幅度均呈正向变化,环境可持续度处于负向变化,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3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要比其它14个县域的高,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幅度最为明显。2个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县域差异性变化明显。3预测显示2015年洞庭湖区17个县域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处于中等状态,并且呈现差异性上升,既表明湖区两型社会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建设效果日趋明显,又说明湖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稳妥解决,并且将成为制约湖区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证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两型社会发展水平时空预测切实可行可靠,模型运行结果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区域生态化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生态化指数计算等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选取2000~2010年江西省及其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生态化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江西省生态化指数由0.1077上升到0.2861,总体逐年上升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生态化发展情况比较分析,总体上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较好,吉安市、宜春市、鹰潭市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8.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用熵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和演进规律模型,并对"京津冀""两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的创新特色一是将人均绿色GDP、人均绿地面积等反映以人为本的指标纳入"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原有"两型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系统。二是建立了既反映专家意愿又反映指标客观信息的熵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三是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协调要求的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动态的研究"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四是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1年"京津冀""两型社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演进路径为先发展再协调转为协调和发展相互促进,河北"两型社会"发展主要是走先发展再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赵萌  陈亚男  沈哲 《技术经济》2014,(11):103-109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相对熵集结模型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以河北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河北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河北两型社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河北走的是"先发展后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的战略通道之一,水资源环境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三次计量模型分析2005—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资源、水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选取典型指标,选用熵权法与距离协调度模型建立两系统协调度模型,并对2020年以前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工业用水强度与废水排放量EKC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化学需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而居民人均用水量EKC曲线呈"N"型。(2)沿线各省区协调发展是不平衡的,西南省区协调度相对较高,而西北省区相对较低;两系统综合协调度在过去10年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两个阶段。(3)ARIMA预测2015—2020年协调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灰色Verhulst预测此间,协调度仍然保持缓慢增长,总体维持在0.8的水平;指数平滑预测2015—2018年协调度下降,2019—2020年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11.
绿色设计倡导消费减量、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对于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两型社会"实质,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和谐环境、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为发展理念,才能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康达华 《经济师》2010,(3):17-19,2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地,其建设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章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制度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线性加权和法、剪刀差方法、耦合协调模型结合,以长春市为例,分析评判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长春市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土地健康利用呈曲折缓慢上升趋势;2剪刀差α先平缓波动后快速上升,其协调演化形势紧张;3耦合度C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增强,但仍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D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说明其协同作用的协调程度改善,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长春市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健康利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其发展水平、演变趋势直接影响二者的协同演化关系,未来发展应在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其重要内容是建设具有两型特征和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体系。为引导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对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阐述产业两型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两型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主成分评价方法,并对区域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区域产业两型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相似文献   

16.
生存和发展作为实现人们幸福指数的两个基本维度,要正确认识两者的辩证关系,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型社会"以人的幸福为宗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人的幸福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沟通二者的桥梁。因此,立足于我省环境状况的现实,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以实现人们幸福生存和发展环境为目标,是当前的最大现实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取16个代表性指标,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与函数型分析相结合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7年的生态建设进行动态评价,深入分析各地区生态建设的变化趋势,探讨函数型综合评价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地区在2006—2017年期间生态建设上升趋势明显;生态环境水平:东部地区呈U型分布,中西部地区呈上升趋势;生态保护和压力:东中西不断上升,且变化趋势相似;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生态建设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建设有一定的趋同特征,且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对于近两年生态建设发展状况,11个地区上升变化趋势相似。总体而言,函数型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动态生态建设情况分析有效且合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内呈动态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发展受到经济条件、偶然事件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新型农业生产运行的内在机制出发,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评价系统模型,并结合各子系统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的评价指标系统,为指导两型社会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及政策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经济地理》2019,39(6):198-204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