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新经济周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起重要推动力作用的知识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明显特征.由于知识溢出的本地化属性,知识型创业在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异现象.新知识生产速度决定区域内潜在创业机会,而由各种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构成的“知识过滤器”又限制着创业机会的商业化开发.作为知识型创业一种特别类型的知识溢出创业是新知识从现有组织中溢出并实现商业化的过程,其中关键在于穿透“知识过滤器”.穿透过程依赖于特定空间情境中的知识溢出渠道,更依赖于潜在创业者的吸收能力.基于知识溢出过程构建区域创业体系模型,从理论上解释“知识溢出创业”活动的空间差异.根据隐性知识溢出的空间粘性,着重讨论空间集聚效应、社会网络效应、人力资本流动等三种知识溢出渠道对知识溢出创业过程的影响,同时论证了将扩展后的吸收能力纳入企业家群体构建维度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区域创业体系的三类核心驱动力,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区域创业体系的演进动态.对策建议中提出应从全面强调扩大研发投入转向关注疏通知识溢出渠道,增强创业者知识吸引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创业行为、知识溢出与产业集群发展绩效纳入一个研究框架,利用来自产业集群的310名创业者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关系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创业行为中的机会识别、资源整合、模仿行为对机会捕捉知识溢出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网络建构对两者的影响不显著;团队组建对机会捕捉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显著;机会捕捉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发展绩效中的产业关联和主体交互维度有正向影响,对集群创新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克服新进入缺陷知识溢出对产业关联、主体交互和集群创新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知识创新溢出路径视角,运用SEM路径分析方法,对2001-2009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次区域层面的大学知识创新、大学创业与区域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绩效影响的溢出效应与路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知识溢出通过人力资本载体与知识商业化两大渠道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绩效提升。其中,大学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主要通过技术转让和校办产业等大学创业活动实现。但是,对于整个区域经济而言,大学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而不是大学创业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此外,大学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也起到一定的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生在知识创新与知识溢出背景下的创业活动(知识型创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存在的关联互动关系。指出知识型创业与产业集群创新的联动是推动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其核心在于知识吸纳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三元模型,通过知识型创业、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区域的相关政策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我国重点省份的产业集群进行调研,采用研发投入、产品种类、名牌数量、销售额、利润等指标来衡量产业集群创新优势,选取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关系质量、网络共享8个要素表征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拟将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开发作为中间变量,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及基本产能分布作为控制变量,基于开放问卷的数据等,采用结构模型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探讨了创新优势与知识网络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对创新优势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集群本地网络作为知识的活动平台,是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动漫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包含政策投入和集群知识创新的理论模型,进而在对技术知识及政策干预高度依赖的集群框架中,研究了政策投入与集群企业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投入性政策对动漫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及集群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投入将使集群企业知识创新水平下降,同时投入性政策将使集群逐步走向阻碍知识创新的"仿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创新和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将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纳入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并构建了以其为关键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模型。通过创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提升知识吸纳与知识创新创造能力,而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是围绕这一根本,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创新型集群与知识创业现象及其相互影响,探讨创新活动背后的学习、激励过程及其机制,并指出其实现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专业化指数和多样化指数衡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群内知识溢出(即Mar溢出)和集群间知识溢出(即Jac溢出)。以浙江省1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聚集的驱动因素,计算了其知识溢出半径并总结了其知识溢出辐射范围。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Mar知识溢出和Jac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省沿海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多样化知识溢出驱动,浙江省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主要受专业化知识溢出驱动;Jac知识溢出既能促进集群的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而Mar知识溢出主要能提高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9.
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的实质是转出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对转移企业的知识溢出以及转移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共建产业园区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转移企业为核心节点所形成的复杂连接。其演进动力主要来自转出地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交易成本降低、互补机制、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外部环境和政府主动对集群的规划与调控。其演进过程包含萌芽期、成长期、巩固期与互动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以现有产业集群的动态发展、知识溢出和创业研究为背景,基于创业作为新知识转化和利用机制的观点,对创业类型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开拓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调研情况,以安吉竹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基于动态视角将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与创业类型联系起来,分析了两种创业类型对知识转化及产业集群阶段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不同作用,并对制度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群企业如何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是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焦点,基于知识观从网络视角解析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首先对集群企业网络研究视角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知识网络、组织学习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机理与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通过集群知识网络不断获取知识资源并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业成功是创业的基本指向。创业环境、创业者特质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对产业集群环境、创业者特质和创业成功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变量的结构维度,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环境对创业者特质和创业成功的积极作用以及创业者特质对创业成功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生产网络为知识溢出提供了新渠道。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不同产业集团所处地位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或者产业领导力是否对知识溢出产生影响缺乏理论分析和验证。鉴于此,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核心产业领导力衡量指标,探讨核心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产业通过价值链参与形式,将创新研发成果输送至非核心产业区;(2)地理距离加权的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地理距离通过制度距离弱化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知识溢出效应;(3)基于产业非对称条件下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属性产业以及不同区域间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研究不仅从产业领导力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条件下的知识溢出研究提出了新认识,而且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了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异质性主体,知识守门者对于产业集群的知识更新和开放式升级至关重要。结合联盟管理中的企业间领导力理论,从知识守门者自身知识基础、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优势探讨了其在集群中的企业间领导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将知识守门者在产业集群中的领导力划分为技术领导力、平台领导力和制度领导力3个维度。此外,结合湖南新材料产业集群案例,探讨了该集群中知识守门者科力远公司的技术领导力、平台领导力和制度领导力构建途径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了理论的合理性。最后,基于理论与案例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集群开放式升级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主创新和知识溢出是技术落后企业提高知识存量、实现技术追赶的两个主要途径。知识溢出作为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以Verspagen&Canils的知识溢出模型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模型。然后,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知识溢出和自主创新共同作用的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知识存量差距范围,以及知识溢出各影响因素对技术追赶的影响,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实证研究,证实了集群网络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解释了集群必然带来优势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知识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而集群网络特征(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影响着集群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知识创新,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企业家导向对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51家后发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性、先动性及风险承担性正向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②外部知识获取在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吸收能力不仅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还能提升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家导向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认识,并对后发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对产业集群组织特性的再认识,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网络组织的相互关系,指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组织类型是应对需求冲击的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并通过对需求冲击的分析,重新划分了产业集群的类型,提出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新思路,从而解决了经典公司治理理论对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知识溢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l对外部性的讨论,自新经济地理理论以来,知识溢出更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增长、产业集群创新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变量。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发现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是知识溢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知识溢出和产业间知识溢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程度各异的影响;其次,因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存在,限制了局部区域知识的外溢,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域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本流动、商品贸易、FDI、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等活动均成为了知识溢出的途径。尽管知识溢出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知识在流动中留下了可追溯的痕迹,并可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法、专利引用文献法、C-H模型进行测量。最后,文中还展望了知识溢出在解释企业创新决策行为、产业集群创新、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下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研究发明人型企业家在研发合作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效用,对于优化企业研发合作网络进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发明人型企业家专利研发合作网络特征概念模型;其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家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中介中心性等特征指标,形成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研发合作网络特征与演化分析框架;最后,运用2014-2019年科创板企业专利数据和企业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发明人型企业家正在逐步减少对专利研发的全方位参与,同时强化其在合作关系中关键信息枢纽的位置属性;(2)企业家参与研发合作网络密度、群体程度中心性、群体程度中介性大部分高于企业家未参与研发合作网络的数值;(3)发明人型企业家程度中心性、网络密度、网络群体程度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发明人型企业家中介中心性、网络群体中介中心性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