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省空间运输联系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陕西省运输规划,并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运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西省划分为六个运输区域。并利用非均衡系数、货运联系强度指标,分析运输区域间公路货运的分布状况和运输联系强度。分析认为:陕西省各运输区域的公路货运分布不均衡;中部与其他区域之间运输联系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综观陕西省现行体育文化产业的法律环境,存在立法滞后缺位、执法不严、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本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逐步完善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的法律环境,如加强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严格规范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管理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以提升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雷珍民在今年年初的省人大会上,一步繁荣陕西文化事业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等方面作了发言.近日,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力发展和繁荣陕西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化大省发展建设成为文化强省,全符合陕西省情.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综观陕西省现行体育文化产业的法律环境,存在立法滞后缺位、执法不严、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本地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逐步完善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的法律环境,如加强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严格规范体育文化产业的市场管理等,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以提升陕西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区域异质性为立足点,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聚类分析工具从文化产业供需结构现状、文化产业结构特征变化趋势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供给侧失调问题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有鉴于此,本文建议:西部地区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主体以提高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消除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失调;从搭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扩大区域贸易开放度、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多维打造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促进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Stepwise方法,构建MLR模型。实证分析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因素、资源因素、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的相关性,找出其中相关性因素及贡献系数,并提供相关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与美国、日本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产业关联相比较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很低 ,表现在第三产业各行业对传统的商业饮食业、交通邮电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 ,而对新兴的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低。传统的商业饮食业、公用居民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高 ,而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8.
张永军 《西部大开发》2012,(11):112-113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不仅灿烂多样,而且具有唯一性、至高性和世界性,这些文化资源正在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陕西省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是培育市场主体。去年新成立的陕文投等省直八大文化企业集团各项经营指标都在快速增长。二是用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财政、税收等扶持、优惠政策,为文化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三是打造文化园区、基地。目前,陕西已建成国家  相似文献   

9.
陕西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转换。本文首先阐述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资源分布特点,其次用实证分析证实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高增长的推动作用。然后,在确定从高度化和合理化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后,构造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的测算指标,利用直接消耗系数表测算陕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陕西省资源分布状况,指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与2012年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指标来分析广东省金融产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程度。从结果表明:从直接消耗系数上看,5年之间广东省制造业各个部门对金融业的消耗水平普遍在0.02左右,综合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得出广东省制造业对金融产业的间接消耗大于其直接消耗,间接关联水平显著。从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上分解来看,广东省金融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与推动作用低于其感应与制约制造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罗恺  袁晓东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6-23
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在芯片、无人驾驶、金融、通信领域等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基于专利互引视角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内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外溢和竞合态势。构建了直接引用系数、技术感应度、技术影响力系数等技术溢出指标,以百度等10家企业2010-2018年的人工智能专利数据为样本进行技术溢出研究,分析了百度公司的直接引用系数,各企业间的技术影响力系数和技术感应度系数,分析了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企业和竞合态势。研究表明,百度、华为集中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专利,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技术感应力较高,对其技术需求较大,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腾讯、中兴技术影响力较大,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据此,提出人工智能企业协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浙江省2000年投入产出表(含1987、1992、199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并通过投入产出的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进行了产业类型分析,通过感应度系数、影响率系数、生产诱发系数、需求依存系数对我省国民经济产品部门进行了产业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宜新,陕西佳县人。曾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现担任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以文化产业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西北地区文化经济振兴。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作为陕西文化经济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推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陕西省周至县沙·沙河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传承视野下西部文化产业开发模式问题。认为文化产业开发应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展现当地的民风民俗,注重长远性、整体性开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并注意加强政府的扶持、体制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陕西省各工业部门的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而测算出各工业部门出口隐含碳的排放量,发现陕西省出口隐含碳的重点部门分布于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石油化工业、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等几个完全碳排放系数较大的工业部门.其次运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研究征收碳关税对陕西省工业品出口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征收碳关税对出口总成本以及碳成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的征收不仅会使各部门工业品的出口贸易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会使陕西省工业品的出口成本大大提高.因此,陕西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国际碳关税的征收,推行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6.
动向     
陕西打造“山水秦岭”旅游品牌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陕西省决定在发展人文历史观光旅游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商务和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将着力打造”山水秦岭”旅游品牌。为此.陕西省旅游局已编制《秦岭旅游发展规划》,谋划未来秦岭旅游科学发展的空间。在这次会议上.国家旅游局与陕西省政府签订了《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陕西在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后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支持陕西建设秦岭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目前很多省份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本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毗邻京津,与京津具有一定的文化同源性。面临这样的大背景,河北的文化产业如何选择定位,避免与京津文化产业的重复和雷同,是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本文在明确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文首先提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根据文化产业范畴,盘点了临夏州拥有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并指出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临夏州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毛伟 《发展》2015,(3):90-91
2011年2月28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荣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自其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以来,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对曲阳雕塑文化产业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态势,探索试验园区的"试验性",为下一步制定特色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方面,形成一定的现实依据,以及对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元化资源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将灵活、新鲜的元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当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和升级,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更好整合,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双重影响进行思考,皆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优势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和传播途径,促进传统文化产业更好地升级和创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取得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