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利用Lichtenberg和VanPottelsberghe计算国外R&D溢出存量的方法和我国相关数据,对我国1985—2006年分别基于进口贸易、FDI和ODI三大路径的国外R&D溢出效果差异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路径的溢出效果最大,且随着时期的推移,影响效果逐渐在加强;FDI路径的溢出虽然短期效果比较大,但其长期效果要小于短期效果;ODI路径的溢出效果尽管短期效果为负,但从长期效果来看,仍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算了1994~2009年我国的国内R&D资本存量、FDI和ODI渠道溢出的国外R&D资本存量,并建立回归方程,分析外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国内R&D支出对我国专利申请数量的贡献最大,FDI对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ODI对我国专利申请数量有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国外FDI溢出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兵 《当代财经》2005,(4):100-10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FDI溢出效应的研究逐渐兴盛,发展至今已成为FD I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者们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FDI产生的溢出效应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一些国家甚至产生了负面溢出效应。在国别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将为我们研究FDI在中国的溢出效应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108,自引:4,他引:108  
本文采用6种计算外国R&D资本的方法和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首次就国际R&D溢出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技术效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我们从这6种方法的比较中发现:当采用有缺陷的两种方法时,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负或者溢出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的结论;而采用其他的四种方法,能得到国际R&D溢出系数显著为正的结论。因此,从计算方法本身及其结论的比较来看,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R&D溢出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更可靠。同时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国内本行业R&D与其他行业R&D对行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与R&D投入比重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以及提高国内自身的R&D效率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国际R&D溢出文献,从国外R&D资本存量、R&D溢出的影响因素和R&D溢出的计量方法三个角度进行综述,特别关注制度与R&D溢出的关系研究,并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涂涛涛 《当代经济》2008,(4):148-149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发生的机制更有可能是通过行业间而非行业内。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FDI的行业间溢出会受到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国内企业的出口导向、联系成本、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路正南  罗雨森 《技术经济》2021,40(6):102-111
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能同时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和"污染避难效应".因此,选择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莫兰指数(Moran's I)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刻画,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双向FDI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中国双向FDI对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中国双向FDI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抑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双向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研究》2016,(11):44-55
本文根据中国工业行业的特征,从垂直溢出效应和水平溢出效应两个维度研究了本土工业行业间研发资本要素对研发产出的溢出效应,分别以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产出的代理变量进行检验。本文把垂直溢出效应分为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利用投入产出矩阵中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内在涵义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中国2003—2011年间33个工业行业的时空数据,寻找行业间两个维度的研发资本要素对研发产出溢出效应的特点。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专利授权数或是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活动产出的代理变量,研发物质资本投入的水平溢出效应十分显著,而垂直溢出效应呈现前向溢出不显著、后向溢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在同样的模型框架下探索了研发人力资本对研发活动产出溢出效应,同时还考察了运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活动产出的代理变量,结果发现研发人力资本投入的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效应均显著,显示出一定的对称特征。本文解释了实证结果所对应可能的经济现象并以此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鉴Feder模型,采用我国各地区的年度序列统计数据,来检验FDI在各地区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以及FDI在各区域的溢出效应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来分析各区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更有利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创业板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行业领先公司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对同行业公司研发溢出效应的影响。同时,考察该影响在同行业公司不同动机(行业地位)和能力(融资约束)下的差异。研究发现,行业领先公司的研发信息披露质量与研发活动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且该影响对于行业地位高以及融资约束较低的同行业公司更为明显。进一步对研发投入阶段进行区分后发现,研发信息披露质量对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影响主要存在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2.
原长弘  王鲜菊  李垣 《技术经济》2009,28(4):30-36,117
本文沿着国外国际研发研究的主线,述评了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国际研发的研究成果,着重揭示既有研究的主题及内容,并指出未来可能的一些研究方向,包括探索影响跨国企业国际研发动机差异的制度因素、建立选址决策的整合模型、研究知识流动的测度问题、分析自治控制中的关联关系、加强中国背景下的国际研发活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所建立的模型是D'Asprement和Jacquemin(1988)型的一个扩展,它构建了两个企业在不确定情形下进行R&D竞争和合作的理论模型.模型的目的是解释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研发效率,比较两个企业在R&D竞争和两种合作模式下技术投入水平、产量以及企业利润的情况.主要结论是企业的R&D研发(产量)水平总是随R&D成功概率的增加而增加的.当R&D溢出较大时,企业合作研发条件下的研发(产量)水平大于竞争条件下的研发水平,也大于联合实验室条件下的研发(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R&D对本国生产率的相对贡献如何?哪一个对提高本国生产率更重要呢?对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国外实证研究文献加以梳理、总结,得出了一些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及其效应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溢出、军民两用技术溢出与国民经济增长息息相关。技术溢出效应、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及其溢出效应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技术溢出理论、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测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军民两用技术溢出及其溢出效应的研究近况、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知识溢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l对外部性的讨论,自新经济地理理论以来,知识溢出更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增长、产业集群创新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变量。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发现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是知识溢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知识溢出和产业间知识溢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程度各异的影响;其次,因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存在,限制了局部区域知识的外溢,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域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本流动、商品贸易、FDI、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等活动均成为了知识溢出的途径。尽管知识溢出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知识在流动中留下了可追溯的痕迹,并可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法、专利引用文献法、C-H模型进行测量。最后,文中还展望了知识溢出在解释企业创新决策行为、产业集群创新、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下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竞争新战略的日益凸显,充分发挥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形式外,还着重探讨了影响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条件因素,并对我国强化知识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左言庆  董华 《技术经济》2010,29(1):24-28
企业研发边界的本质是寻求企业研发资源的最优配置。近年来,国外学者将影响企业研发边界的因素分为企业特征因素和行业与技术特征因素两大类。其中,企业特征因素包括研发强度、企业规模、纵向一体化、多样化、现金流和组织结构等;行业与技术特征因素包括专有性、信息流、创新速度等。可见,研发边界影响因素的相关结论并不十分一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测度2003-2018年中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比较诱导劳动型FDI和资本型FDI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环境规制强度。结果表明:FDI并不会自动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需借助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但环境规制强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静态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第二门槛值后,两类FDI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但仅资本型FDI显著。动态面板模型结果表明,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第三门槛值后,两类FDI均能够发挥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为诱导FDI发挥正向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污染密集型行业设置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而在清洁生产型行业设置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引进、研发外溢和二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专利竞赛模型 ( patent race) ,探讨技术引进及其二次创新活动中技术引进费用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二次创新速度和市场均衡时参与该竞赛的厂商数目的决定。同时也分析了研发外溢效应对模型的冲击。文章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引进与自身应用性研发投入是互补抑或替代关系需视两者相对大小而定。双方的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此外 ,随外溢效应的增强 ,整个参与竞赛的厂商数目和厂商应用性研发投入水平均趋于下降 ,但是整个社会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速度却趋于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