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静 《企业活力》2011,(2):36-38
"山寨"一词正在从手机的定语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的代名词,而"山寨"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又牵扯了诸多法律和社会问题。从专利法和商标法的角度看,山寨手机有合法之处,也有违法之虞。山寨手机市场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法律的有序规范和政府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文化的规定性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人们很难对法律文化做出全面而精确的概括和定义,而总是从法律文化的某个角度入手对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宪法形态论     
<正> 宪法的形态是指宪法这种法律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状态。作者认为,宪法这种法律现象有诸多的存在形式,表现为法律规范的只是其存在形式之一而不是全部。即使是就那些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存在的内容而言,其如何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际的政治之中实现的程度如何,仅从法律规范本身是无法说得清楚的,更何况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法律规范的那些宪法内容存在着不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也无法从法律规范本身的规定中去寻找或获得。因此,对宪法形态的研究就是理论上对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相互关系的考察,将宪法规范仅看作是复杂的宪法现象的一个构成环节,对其进行动  相似文献   

4.
2005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199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差不断扩大、贷存比逐步下降不是资金闲置、使用效率降低和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削弱的表现。目前我国存差的概念已失去其存在和作用的条件,很难清晰反映银行资金使用状况,也无法准确衡量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这容易引起歧义,派生其他谬误--2月22日颁布的2005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199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差不断扩大,贷存比逐步下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银行持有非金融机…  相似文献   

5.
"知假买假"现象自1995年出现至今已有近20年,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知假买假"现象的争论已然成为了一个老话题。尽管如此,我国法律对"知假买假"现象的认定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使得该现象一再引起公众的关注,却一再得不到解决。本文从有关法律争议出发,综合考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性质、立法宗旨、价值导向,并结合社会需求对该现象进行更深入的争鸣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司法》第五条对公司社会责任规定的立法意义,并指出由于其抽象、模糊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使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范成为了"纸面上的法律"。由此,本文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规范的划分、对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分以及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建构等三方面对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建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知假买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王海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知假买假"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反响较为强烈.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知假买假者买假索赔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对买假者给予加倍赔偿与立法宗旨违背,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同时,本文还指出了买假索赔行为的社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李媛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115-119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城市社会活动,对其进行细致剖析不但具有典型性,也具有普遍性。在选择"比较利益人"作为研究的范式,借助博弈论工具对城市管理中执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模拟分析后发现,国家法律和制度因素对于城市管理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博弈分析是一种手段,透过行政执法的现象看到城市管理法律需求的本质才是现实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借着企业破产来逃避债务却是当前社会经济和法律领域中的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破产逃债的行为危害性更是极大,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而且严重破坏着我国法律制度,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利用"破产"达到其逃债的目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破产法》的不完善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扭曲。针对我们在破产实践当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运用法律对策去解决它,保障全体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能够得到清偿从而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唐震 《活力》2013,(2):65-65
法律作为社会功能的调节器对规范和约束自然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法律绝对不是万能的。法律作为一种人定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便存在实然现象与应然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法律的局限性便由此而来。在医疗工作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稳定性与医疗实际的变化总是产生矛盾和冲突。因而容易出现法律的滞后性问题,即法律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属性应当作为研究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法律文件指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着金融业务,其是否属于金融机构,学界仍存争议。本文即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一、储蓄、外汇"双溢出"现象的分析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吸引外资,除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外,引资基本保持逐年增长态势.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1994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一直以来的余额"贷差"转为余额"存差",此后每年都持续出现增量存差,中国出现了高额国内储蓄与巨额外资并存的现象,而且日益明显.这种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以及外汇储备激增和存差同时增长的现象,被称为"双溢出现象".这种现象使中国储蓄和外汇的"双缺口"看似已经消失,但资金富裕只是表面现象,资本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现象     
《劳动月刊》2012,(8):71-71
婚前调查兴起武汉—侦探公司业务餐8年翻10倍如今谈婚论嫁,担心对象婚前经历的越来越多。调查者昨从一私家侦探公司得知,如今除了请私家侦探调查婚外情外,请私家侦探做婚前调查的也越来越多,多为调查女方婚前是否有过不光彩的恋爱经历。今年3月,33岁的男子李某找到位于汉口的武汉某调查公司,称他有位交往半年的女友,已谈婚论嫁,  相似文献   

14.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强调"组织合法性"机制的重要性,制度环境要求组织服从"组织合法性"机制,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一旦成为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则对组织的行为有强大的约束力量。产业集群内新创企业的创业管制合法性、创业规范合法性、创业认知合法性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敌对性在调节创业组织合法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中存在悖论现象。一方面,创业组织合法性在敌对性环境下对新创企业而言是更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敌对性环境对于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却是一个不利条件,影响了其合法性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在今日中国的法治正在向纵深进行和发展的时候,有许许多多深刻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凸显出来,权利冲突现象就是其中较为突显的一个法律现象。从社会与法律生活的实践来看,权利冲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一个法律现象。本文中,笔者试图从立法的角度,也就是从法定权利的设定过程中应当依据何种标准的角度加以分析,以期探悉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权利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内部分用工企业尤其是制造和服务业对职工搞起了所谓的"劝退"活动,东南沿海有的外资企业老板竟玩起了"失踪"的无聊游戏。究其原因,利益驱动是其根本,规避法律是其目的,误读误解则成为其达到目的之手段。为理清模糊认识,维护法律权威,国家应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违法用工成本、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增强劳动法律宣传、普及劳动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公益金经历了从"法定"到"废止"的改革之路,公益金的废存涉及到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文章试图阐述劳动联合体产权的基本内涵,并从劳动联合体产权的角度来分析公益金,认为恢复公益金的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一群"纳税大户",当地政府为保障其更好地发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在许多方面都给予"由衷"的支持,甚至专门制订地方法规,以"地方法律"的形式呵护这些企业。房地产"国五条"精神与地方细则某些"对不上"甚至"打架"的关系,只是这种"国情"的表现之一。在其他方面,地方政策标准与国标冲突的事,也不少见。例如,一直牵动着中国社会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近日,由农夫山泉所引发的饮用水"品质风波",再度激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行业权威人士确认,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不及自来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赵亚骎 《价值工程》2011,30(14):292-293
对于"一稿多投"泛化现象已十分普遍。对于其合法性问题,在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一矛盾,下面将对"一稿多投"行为进行分类定性,来分析和界定其法律性质,为著作权立法问题提供一个有效解决途径,更好实现投稿人与采稿人之间合法利益的衡平。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其鲜明的"礼"法相结合的特色并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但传统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文化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古代城市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