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想要生存必须要付出的,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特性,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劳动去得到自由.因此,人类意义上的自由是包含在劳动之内的,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不断的追求自由.马克思把人的本质与劳动联系起来,然后深入探讨研究得出"劳动自由"这个主要的中心思想."劳动自由"是说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将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展示在诸多的工作中,通过劳动获取别人的认可,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然后努力投身工作,同时也能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追求自身想要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一、对人的本质的追问 自由并不是人的本质或类本性,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它取决于生产方式.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获得何种程度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直接依赖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人不能离开社会,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3.
"城市危机"的研究与破解需要多个学科和多重理论维度。通过哲学追问与呈现,认为城市本质上是一个生活场所,一个生存空间。因而,"城市危机"的根源就是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面异化。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城市危机"的经济、价值与日常生活等三重批判,揭示"城市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的扩张、消费异化与城市自我的异化。由此可见,未来我们摆脱"城市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资本运作,引导城市发展;回归日常生活,赋予生活意义;创造新的人类生活形式及其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新阶段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具有深刻的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在经济社会实践中开始把观察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人",更加注重满足人的需求和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俞超春 《中外企业家》2009,(2X):144-145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发展当今体育人文精神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消费主义与资源节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主义的泛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严重的环境危机 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need),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desire).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在目前环保还未能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和首要意识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在更多地消耗资源,变本加励地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呼唤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英 《企业研究》2007,(10):57-58
一、"人的全面发展":新世纪的最高使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仅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而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本身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自由与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在体能、知识、智力、技能、潜能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存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命题,都离不开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的探讨."现代社会,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个人不再受凝固的、 不越雷池?步的社会制度的束缚,社会允许个人并鼓励个人去获取经济利益,只要他努力,就有机会成功.同时,人们的政治自由也在增长,政治上的权力也日趋强大,而这些获得的政治权力反过来又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经济提供了新的机会."①但是,弗洛姆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逐步加快,竞争逐渐激烈,难以预料的经济危机和战争时常发生,个人不但受到资本和市场力量的威胁,也受到竞争对手的威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人们内心对自由的渴望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孤独和各种威胁的到来.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弗洛姆从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提出了他的解答方案,本文拟用弗洛姆自由理论来讨论现代人摆脱生存困境的可能性,阐述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对我国现代社会及民众实现自由的具体理论启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柴秋星 《活力》2009,(10):88-88
一、对人的本质的追问 自由并不是人的本质或类本性,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概念,它取决于生产方式。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获得何种程度自由发展的可能性.直接依赖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人不能离开社会,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而是一个"干劲十足、永不停歇的年轻人".它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日新月异"的涵义与魅力.我们的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冲击.因此,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市场营销,就需要一改其过去以物资分配为基础的传统营销模式,建立起以知识交换为基础的新的营销模式,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人本价值思维 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核心,突出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实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孙红岩 《活力》2012,(19):116-116
深度报道在选择事实时以人为中心,探讨事实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的影响和作用,探索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关系;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背景的中国新闻生态和新闻文化的变化,它的内在品格也符合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人的自觉自由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真正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秘密的诞生地,实践在马克思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在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哲学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不再只是一种本体论、 认识论、 逻辑学的"理论".而是一种"实践的"价值论和伦理学,甚至是一种美学.正是,人有意识的加入人的生命活动才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而且也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对人来说实践更是内在本质的对象化,同时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扬弃异化,回到人的真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老子>哲学以"道"为最高范畴,"道"的本质内涵则为"自然",是为"道法自然";而"自然"乃是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由于"道法自然"的命题最终归结为"人法自然",故"自然"的理念实为<老子>哲学的主体性价值原则,透露出对人之主体性的重视与强调.  相似文献   

15.
雷玉翠  马文保 《价值工程》2012,31(14):294-296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把人的生存和活动作为最高研究对象,探索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追求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在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才能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发展和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条件。人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依赖于社会的;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离不开人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把握本质和核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罚金刑的扩大适用体现了形势要求 就刑法而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罚金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罚金刑剥夺的既是金钱,也是自由,是一种"凝固了的自由"、"物质化的自由",它通过以金钱为媒介剥压犯罪人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来保护整个社会的平等和自由秩序,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刑罚的辩证本质,从而达到罚金刑的剥夺、改造及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18.
顾彪 《活力》2009,(13)
公民道德相对于传统社会的"臣民道德"来说,是一种新的道德范型.因为它反映了公民社会生活的实质:个人权利的法律保障和人格上的人人平等.以公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代表着一种历史道德的进步,因为它使人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了对公民权利的确立和"个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纵观人类历史,每次经济的飞跃、政治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大都是由文化开路。19世纪,西方出现过"人的自觉",崇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权益,推动了欧洲历史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写下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进入21世纪我们在新一页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应该为中华民族实现"人类文化的自觉"留下恢弘的篇章,在世界上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既不"坚守传统",也不"全盘西化"。就像费孝通教授在概括文化自觉历程时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最后达到"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文化的创新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建筑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向现代化形式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种发展既不是"传统"的现代翻版,也不是割断历史的横向移植,而是要站在现代社会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传统,使传统建筑中富有生命力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它还要借鉴域外建筑的成功经验,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联系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