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试论我国产品责任法产品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国内外现行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范围,分析了我国产品范围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中产品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田鸽 《科技与企业》2014,(10):265-26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琳琅满目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产品的复杂性与精巧性大大增强,这一方面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但也增加了我们辨识商品的难度,给了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制假贩假现象数见不鲜,消费者利益屡遭侵犯,这就需要强有力的产品责任法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当今,美国和欧洲的产品责任法是比较完善而成熟的,我们可以从欧美产品责任法的比较中了解基于不同文化与法律渊源背景下的产品责任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美国拥有着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产品责任立法,其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经历了疏忽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三种归责原则并存.以严格责任为主的现状.本文从美国产品责任法发展演进的历程中,总结出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有所借鉴.一、美国产品责任法的演进(一)疏忽责任原则:契约关系原则的突破美国早期的产品责任法是承袭英国普通法中的契约关系原则.根据契约责任原则,如果受害人不是直接契约关系的当事人就不受法律保护,契约关系理论所确立的请求权利救济的主体和承担责任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西方最早出现产品责任法的国家, 1962年 3月 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向国会提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特别咨文",其中提出消费者享有的 4种权利:安全权利;了解产品真相权利;选择产品权利;表达产品权利。   美国的产品责任法是以民事侵权法为基础。在出现有关产品责任法规之前,美国的征税者和经销对于消费者的损害概不承担责任。随着保护消费者活动的开展,对于生产者的产品责任以疏忽说、违反提保说、误示说的原则为赔偿消费者损失的依据。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品流通日益复杂化,采取上述 3种理论原则来处理产品责任问题已不…  相似文献   

6.
7.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及其他提供者对其有缺陷的产品导致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所承担的一种民事责任。在现代社会,产品日益繁多,构造日益复杂,因产品缺陷导致的损害层出不穷。为此,各国纷纷针对产品责任问题展开专门立法,以维护消费者、用户的权益。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9.
美国拥有着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产品责任立法,其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经历了疏忽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发展历程,并呈现出三种归责原则并存,以严格责任为主的现状。本文从美国产品责任法发展演进的历程中,总结出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产品生产和销售日益国际化。由于各国产品责任法规定不一.全球化致使产品责任案件大量发生。文中从世界各国处理涉外产品责任问题的方法为依托,阐述了产品责任法的国际冲突及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统一的国际经济法制制度必然成为经济全球化运作的基本规则,以协调各国的不同做法,避免经济争议的政治化.WTO这种国际经济法律安排应运而生正符合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于2001年11月10日签署了入世协议,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纳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从法律角度来审视,加入WTO意味着引进WTO的一整套法律规则和制度,承担相应的义务,这将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从产品责任法的角度,对一些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公司上市说明企业新一轮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信心和诸多机遇,但并不必然带来企业的长久健康和最终成功.  相似文献   

17.
安梅 《价值工程》2012,31(10):154
目前我国尚不存在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缺陷产品召回法,相比之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文章认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助于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更加注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产品缺陷的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民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有明确规定。那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在利益遭到侵害后,不能及时获得应得的赔偿呢? 原因有很多方面,实体法的不完备是一方面,而对于程序法的忽略也是一个原因。体现在东芝、三菱事件,首先就是中国的集团诉讼制度尚待成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