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晓峰 《商业时代》2012,(8):106-107
大量学者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高低来研究其适度性问题,而探讨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不多,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出发,利用我国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水平在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为了确保经济实现好而快的发展,以及保证国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需要对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展开科学的分析,加快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得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探讨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建立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旨在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密度、Herfi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三方面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性。首先,基于人均、地均指标子系统所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数计算2004年-2013年十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外)的经济密度。其次,通过测度Hifendahl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对经济集聚性进行多角度验证,并对我国各地区经济集聚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国经济的集聚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总体经济聚集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各地区经济聚集度变化较为平缓,说明我国的经济聚集速度在逐渐降低,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趋势在加强。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产业的聚集性也相对较高,如北上广、天津以及江浙一带。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针对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模式.本文利用SAS软件,运用聚类分析对31个省市进行分类,分为自我代表层、区域经济副中心,经济发展一般的三类城市.利用因子得分,将各省市在循环经济方面的贡献排位.从不同角度对我国31个省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继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国300个省市区绿色GDP指数》之后,一年一度的《指数》又与您见面了今年更名为《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CCGE12010),计算方法基本保持不变,只是更加强调不同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强调绿色GDP规模,意在引导不同地区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聂峰  陈小冰 《商业时代》2007,(23):94-95
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其农村社会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建立和完善沿海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其它省市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和环境、开放程度、潜力三个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2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与中部四省及东部发达经济省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测度,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中部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影响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商》2015,(23)
我国经历了一条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进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经济体制建设过程。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进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执政人员的监督成为我国日后开展经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既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体制转轨任务的完成,也直接影响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04年9月7日发表了<中国的社会保障现状和政策>的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因此,应加快健全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7):104-105
根据十八大报告指示,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有效引导。作为现代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实现程度直接与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已然成为我国社会文明是否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以及省级统筹的方式,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在这个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水平差异问题,中、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无论是从覆盖率以及保障水平上都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及享用水平等角度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的差异,试图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泰尔指数的测算来反映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的程度差异,并进一步针对其发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适度性揭示了金融深度、经济增长与宏观波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深度是与国家经济增长呈现相关性关系而并非线性关系,甚至会随国家经济增长过程呈现负相关性。本文从金融可能性边界视角及其理论进行了各国金融发展水平适度性的跨国比较研究,希望从全球范围不同国家的主要金融部门指标变化来深度探析全球金融发展的适度性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经济发展来支持的,它要以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因此一般来说,各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足,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往往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保障水平过高又会加重在业者的负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会使一些人成为躺在国家身上的懒汉,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健全与改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应很好地吸取其他国家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在我国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使人们 "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早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们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消费结构的两个公因子,分别为基本消费因子和保障消费因子。结果表明,因地理位置的差异,各地区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并且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某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差距。基于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给予政策和财政倾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引导居民的消费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各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不仅取决于总的GDP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而且取决于国家内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为了实现这种平衡,我国提出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目的是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破除农村地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短板"的困境。那么,我国目前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如何,哪些地区发展的较好,哪些较差,是我们首先要做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使用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综合评价了各省市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对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3)
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且就基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着重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监督管理的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不断健全与完善,这样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程度,提升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国家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的产业链现代化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区差异较大,制约着该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必须加强对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产业链现代化实现路径的探索。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要通过直面发展差距,打破产业链现代化不平衡发展格局;破除要素约束,促进数智化要素与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提升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内和区域间产业链协同发展这三个发展路径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借助互联网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产业发展三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分东中西三大区域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进程较缓慢,并且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与就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潜力四个方面构建的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距离综合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其他30个省市进行了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出了黑龙江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额明显偏低,发展动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动力;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文章阐述了F(a)re-Primont(FP)指数测算TFP的优势,利用FP指数对我国1995-2012年省际TFP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之前我国TFP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4.03%,2008年之后下降至-32.6%,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要素投入,主要原因是TFP效率下降;由于2008-2012年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下降较多,使得三个地区TFP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而东部地区仅技术进步下降较大,TFP降幅相对较小;东部和东北省份的TFP水平值相对较高,省际差异基本呈现扩大趋势,西部地区表现为较低水平的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20.
何平均 《商场现代化》2006,(33):386-387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呈现“二元结构”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因此,在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试图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