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数据,建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PVAR模型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滞后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推进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互促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作用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日趋增强。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并不显著,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三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要基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特点制定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包括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区域性医疗卫生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新型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呈稳步上升趋势,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均呈上升态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新型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省际差异逐渐缩小,空间上呈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梯度分布格局;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作用强度从人口素质、政府调控,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水平到对外开放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4.
任重道远: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看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型城镇化阶段的到来,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实现新时期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民生与民权的重要内容登上历史舞台。从逻辑上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但实际情况表明:全国有超过半数的省、直辖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镇化水平脱节;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10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并没有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到来而稳步上升,却出现了与城镇化率明显的错位不协调与梯度差异,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序幕刚刚拉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面临新旧动力的转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地方公共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的招商引资成为城市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分析地方公共服务影响本地要素集聚的直接机制和邻近地区的溢出机制基础上,选取我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影响.结果 发现:教育、医疗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均对本地要素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会影响本地要素集聚,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机制影响邻近地区要素集聚,且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溢出作用有所差异.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外溢作用带有局域性特征,主要在各自的作用半径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面临着建设资金缺口、市场主体缺位、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PPP模式的引入能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可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对PPP模式的再认识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回顾,提出了分行业、分区域、分阶段的PPP模式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预算约束、法律契约、价格调整、风险分担等机制,以保障PPP模式良性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三个方面描述了铜陵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铜陵市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顶层设计,专业服务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出强化政府供给能力、构建多元化的供给方式、完善顶层设计、建立高素质的人员队伍等建议,以此来推进铜陵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收缩是否会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空间配置?利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双指标体系",在"市域—市辖区"两种空间维度上,检验城市收缩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收缩显著降低了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但存在空间差异。市辖区人口规模下降的事实将刺激地方政府追加投资,是"人口—公共资源"空间错配的现实表征之一。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全市范围人口规模下降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人口集聚,是"人口—公共资源"空间错配的现实表征之二。建议地方政府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收缩,由关注公共服务总量转而关注人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区域均衡。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我国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而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管理的传统模式来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显然是不现实的.在此情况下,将PPP模式运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创新融资模式,广泛的吸收社会资本,有效的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和新型形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健全政府职能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健全社会组织、 增强社会功能的必要条件.购买公共服务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概念分析和系统性理论梳理是正确认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的前提,也是一项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将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6~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复合指标体系,选择空间滞后计量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新型城镇化的边际效应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函数。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根基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空间外溢效应,加强区域之间城镇化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金融业服务于工农业的效率,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有所缩小,城市内部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差距却日益突出。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的均等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实质上最终体现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我国很多城市都拥有相对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完全可以使其对其他资源起带动和引领功能,以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优化城镇布局,激发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14.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坚持二维改革路径,一维是户籍制度改革,一维是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是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近日发表的观点。辜胜阻是在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4"中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一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及政策思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城镇化建设热潮.在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与城镇公共服务配置、公共基础设施直接相关的政府财税职能,更是不可或缺,且地方财税政策对于激励与引导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财税政策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地方财税政策问题,探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财税政策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承载力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对和发展历程回溯,论证了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两级格局的主要成因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差距,对如何实施以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水平为主要着力点的城镇化推进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共享经济的互动关系,认为新型城镇化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共享经济又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剔除体制障碍,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从而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发展理念,扶持共享经济的发展,则从供给侧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二者最终都将落脚点放在了提升居民幸福感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国家审计治理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国家审计治理不仅在短期和长期有助于提高本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且能够缩小本市与高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缺口,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但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对周边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缺口却产生了显著为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有助于提高本市及周边城市教育类和交通运输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而对于医疗卫生类和环境保护类公共服务来说,国家审计尽管有效降低了本市供给缺口,但却对周边城市产生了放大效应;国家审计治理有助于缩小本市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口,但未对周边城市产生明显外溢效应。与省际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相比,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同一省份内部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缺口具有更大的影响效果以及更强的空间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