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唯良 《IT经理世界》2010,(13):102-102
我们真的是自己说了算吗?我会倾听自己的声音.会听取朋友的意见,然后我在想:我为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做那件事?我之前是怎么想的?不幸的是,我发现更多时候,自己根本就没有思考。我们都在“被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而是文化”,这句话与今天的家纺行业十分应景。在时尚流行的今天,部分商家为满足小众而打造的个性文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同时,众多产品在大众走马观花的目光中变得黯淡和落寞。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文化如同“香气”般吸引着消费的注意力,但主流的品牌文化取向到底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
爱卡 《现代班组》2009,(10):29-29
当危机已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属时,我们该做什么? 当信用已成为经济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时,我们该思考什么? 当时尚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时,我们又该寻找什么?  相似文献   

4.
石油礼赞     
石油是什么?难道它仅仅是一种物质吗?却又分明放射着精神的炙热火焰。当陷入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时,“石油”向人们输送着一种博大精神,一种广阔情怀,一种久违了的高远境界……我们说,“石油”就是红的青春、黑的热血,运动摩擦的火焰——是石油人生命发出的光和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明 《汽车与社会》2013,(24):80-81
身为主管,我们一直在管人,却好像一直都管得不好,为什么?为什么人人都在做事,却无法达到我们的标准?为什么人人都很忙,销量和服务质量却难以提升?4S店一般有三个层级:经营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经营层是总经理;中层为销售经理、售后服务经理、市场部经理等;执行层员工包括修护、接待、会计、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社会》2013,(24):8-8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记者越来越多,‘大记者’却越来越少,记者们已更多在寻找话题,而非思考:1他们缺失内容信仰;2新媒体对传统内容产出方式解构;3囤里圈外‘自媒体’对好内容的‘吞噬’:4无处不在的公关‘暗流’让记者不能独立,而缺少‘大思考’”  相似文献   

7.
牛方 《中国纺织》2013,(12):36-37
目前,我们缺乏像杜邦这样的化纤企业,也缺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化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错失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品牌建设能力等方面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一个专业生产仪器仪表的企业,或许会因新产品LED照明灯而变得人尽皆知。就像以木浆起家而以手机出名的诺基亚;以微型电动开关和保护继电器起家却以血压计出名的欧姆龙一样,四联集团能和这些国际巨头一样走上成功新路吗?  相似文献   

9.
从最初的纯进口日系车到与日系的合资车,再到合资自主车型,日系车对中国的市场渗透越来越深入,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但是日系车却在每次“涉日”事件后在市场均表现不佳。尤其是最近的一次“抵制”日货中,日系车的损失惨重,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日系车日后昨办?  相似文献   

10.
30年的风霜雨雪,30年的春华秋实。穿越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30年的发展历史,展现给我们的,是激情,是启迪,抑或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而言,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断上升的需求和宽裕的资金吗?是能充当新引擎的新能源和新技术吗?不,这些都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我们迫切需要领导力!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到持续改善的过程中,那么该怎么做呢?对于这个关于“人”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尊重员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机电工业》2008,(10):16-17
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现在已变得焦头烂额了。它为什么会出现今天的问题?它还有未来吗?我们不妨来看看各大牌财经媒体的评说。  相似文献   

14.
五月的喜悦     
当5月12日第5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降下帷幕的时候,人们的热情却未减,历时5天的火爆场面依然冲击着与会者、到场者的心潮。一种自然的喜悦,涌上心头,固然令人激动,而沉思之后的喜悦,更能让我们领悟到晚俄中还不甚清晰的感受,破解了曾思考良久却尚未有明了答案的问题。为什么此次国际周能签署国内外合资合作。技术贸易等合同、协议、意向60多亿美元,远远高于前两届的各自6亿多的总金额?为什么这次国内外众多政要。大公司总裁、企业表专表学者能够云集一堂、畅所欲言?为什么人们能竞相自费争购数百元一张的入场券而以一睹为…  相似文献   

15.
叶波 《工业会计》2008,(8):56-58
商品价格几乎都在上涨,而我们借以维持购买力的收入却在遭受经济放缓的侵蚀,股市、债市江河日下,我们对借以抵御通胀的投资理财工具似乎已近绝望。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财富?其实,如果东西都在涨,为什么不买入它们,反而满世界去找抵御它们上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化工管理》2008,(11):91-92
中国的传统文化太强调所谓“智谋”的作用,于是整个中华文化圈有了一个神一般的诸葛亮,而最重要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实力。如果诸葛亮手中有百万精锐,曹操还敢来赤壁吗?司马有胆量到城下听一曲吗?在压倒性的实力面前,智谋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如此推崇吗?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2012,(19):12-13
不论什么原因,没有战争、自然灾害或瘟疫,一座城市却变得如此荒芜都应该让人类反思,我们建房到底是为了居住,还是为了所谓的经济发展?如果是前者,即使交通不便也很难让房子空置,比如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等保障房集中区域;如果是后者,因为浪费而推高的经济指标只会埋下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炼油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在对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龙军采访过程中,记者反复听到的一句话。为何严峻?“一方面要求生产的石油产品越来越清洁化、轻质化,另一方面所加工的原油却变得越来越劣质化、重质化。产品与原料的性质相差越大,石油炼制的难度就越大。”龙军说。  相似文献   

19.
浅谈财税体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及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思考平顶山矿务局盛东金,邓奇凡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陈(沉)三少”,即思想观念陈;日,包袱沉重,缺少市场经济的经验,缺少发展生产的资金,缺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非煤产品。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包装工业》2010,(1):35-35
当电子书“兵临城下”,传统纸质书不得不“退位让贤”的那一刻,作为传统纸质书的生产者的出版物印刷企业该何去何从?是死守阵地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可以临危不惧坚决果断的打开另一扇门,驶向另一个港湾?而无论哪个选择,则由你现在说的算!所以,在危机没有真的降临的时候,传统出版物单位、印刷企业是否应该开始认真思考,我们还能走多远?10年、20年之后的路,我们该怎么去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