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趋势进一步加深,两岸协商合作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两岸之间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协商机制,是解决目前两岸协商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立足于协商民主理论,深入分析协商民主对构建两岸协商机制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协商民主视角下构建两岸协商机制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主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期"特征越来越突出,既有的体制机制在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时也越来越不适应,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民主治理模式,而照搬别国的民主模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民主化道路。群众路线和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民主政治的一条可行途径。新时期、新阶段,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突出群众路线这个灵魂和主线,在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政府决策、化解社会矛盾中,坚持和体现群众路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治理的视角看,当前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也是集体林权结构逐步转变为私人林权结构的治理过程,其核心需要建立林权转移的治理结构及其治理机制。在私人治理的过程中,既包括有权迫使他人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集体林权协商转让的过程表明:缔约过程中一些极为重要的特性,需要我们关注制度环境、治理结构和行动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制度的约束作用和使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具有独特优势,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是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实践中必须统筹兼顾多方入手,充分考虑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实际状况与制约因素,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以确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从结构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地方民主实践,从价值、程序、制度的三维角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协商民主的深层内涵和价值意蕴,分析了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以1994~2008年中国大陆23个省份跨地区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协商式民主以党派、界别促使公共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路径、机理和绩效,研究发现中国协商式民主在短期可以通过公共政策明显正向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而随着民主进程的深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呈现"U"状况,但是从最终可以实现我们希望的两者并驾齐驱的结果,并给出了三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提出,使得如何构建协商型社会组织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各地区社会组织数量与政府信息公开状况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与协商开展密切相关;对2014年“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专题数据”的分析发现,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发育不足是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瓶颈。应以服务绩效增强社会组织的网络覆盖,以外部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内部规范的民主化,以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组织公信力的提升,培育社会组织适合于协商民主的社会资本,推进协商型社会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社会组织协商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从治理视角看,高校行政部门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运行效率均差强人意,高度行政化问题普遍存在且饱受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行政效能监察不到位。为了扭转这一现状,有必要在治理视域下研究高校行政效能监察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策略,为全面加强高校行政效能监察治理、促进高校行政效能稳步提升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最新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追求“人民本位”,在过程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结果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契合。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二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政治领导机制、制度供给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全方位性”和“高品质性”,并通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民主的实践空间、提高民主体制的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虽然协商民主号称是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但是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限制。协商民主强调以共同善为依据达成共识,但是共同善常常无法达到;协商民主强调以理性对话为主,但是参与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能够完全按照理性来进行协商,也未必能够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主张由一般民众在公开、透明、平等的情况下进行讨论,但来自政治精英、经济优势阶级、专家学者、媒体的政治操弄始终无法避免。由于这些限制,协商民主无法替代代议民主,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公民的共和精神和包容、参与、平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以参与包容性、讨论平等性、制度权威性等鲜明特征,大大增强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责任感,提升了社会整合水平.近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出现了公民参与意识不高,协商真实性缺乏保障,协商制度亟待完善等问题.十八大报告站在协商民主的高度,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系统性回答.鲜明地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不仅-是各类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执政党稳定执政地位的核心。近年来,国外政党纷纷注重和加大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并且坪乙得一定的成就.国外政党加强党内民主的经验和探索,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党内民主基拳规律、判断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社会化是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模式。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民主政治理据既包括多元民主理论,又包括参与民主理论。与两种民主政治理据分别对应的公共服务社会化其实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多元民主相对应的是公共服务的市民社会化,这种模式中的人是利己的原子化个体,对公共服务的参与被视为保持自私自利的工具;与参与民主对应的是公共服务的公民社会化,这种模式中的人是具有合群天性的"政治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则被视为提升公民美德的教育训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步展开的,它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着广泛的关联,是其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面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体制变迁和社会变化,农村基层民主在农村社会阶层整合、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将发挥自己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国家的基石。私有财产权保障了自由和民主原则得以实现、促进法治建设的进程、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领域用人体制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应得到充分体现。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鲜明特征的用人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改革的难度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18.
民主建设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和谐农村需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对民主法治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