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是长期以来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生产是流通的前提,流通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本文利用200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品流通对于制造业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商品流通对制造业生产具有正向影响,且流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表现出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西部、中部次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和6类细分行业生产者服务业FDI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同时,由于行业间技术门槛差异的存在,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而言,生产者服务业FDI更有利于提升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保护机制与加速机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进步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制度推动作用。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分析,应该以大量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行为进行了大规模抽样问卷调查。问卷覆盖了有关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企业从专利、商业秘密、工业设计到商标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成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全球"新工业革命"的核心。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基于财务指标评价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型,并利用权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及案例对比,为我国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文章依据2011—2016 年国际及国内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现状分析与测度,并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对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及其国际分工地位水平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能力对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作用显著。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进程中的地位提升。  相似文献   

6.
由于技术创新在解决环境保护与产业绩效间权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中国标准产业分类中18个两位数产业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滞后3期的R&D支出和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效应,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波特假说”在中国得到部分证实。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复杂度为研究对象,探究提升商品出口复杂度的因素,在Hausmann和Rodrik(2007)模型基础上,把出口复杂度的指标加以完善和改进,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出口产品技术水平进行测度,之后构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市场化转型对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为改善出口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地区经济深入发展意义重大.从理论机制和政策机制两个角度分析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机制.而后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从创新成果、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层次构建了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从创新成果、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经济...  相似文献   

9.
制度质量会影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采用我国1997~2009年数据研究了制度质量对高技术产业和中等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运用2SLS法估计表明,总体制度质量、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化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引外资程度对整体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而且对中等技术制造业和外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制度质量对国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此外,产权保护不会限制高技术产业技术外溢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对中等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外溢形成约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进口和FDI提高了进口国和东道国的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生产率提升。对中国制造行业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要更为明显,而且二者都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的进口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建筑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进口;专有权与特许权使用费最能促进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而建筑服务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效应更明显;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明显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对资本技术密集性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供给不足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制造业能源替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用劳动替代能源空间较大。通过能源价格上升实现节能降耗的空间较大,但会对制造业中各分部门的资本存量和就业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本文在测算我国物流业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多种因素对我国物流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铁路运输方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铁路营运线密度、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助于物流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根据国际竞争力基本理论,利用2008年~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装备制造业内部七个部门的面板数据,通过Hausman检验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系统地分析装备制造业中FDI的溢出效应。得出以下两点结论:FDI促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FDI在中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影响存在差异,在东部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最后多角度分析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以及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们使用中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销售利润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滞后1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从长期看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弥补并超过了环境规制给企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率提高。实证分析还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拥有专利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Tobit模型对江苏省制造业三十个行业2003—2009年间的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2003—2009年江苏省制造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虽然大部分行业处于规模递增的状态,但行业规模仍然偏小。同时,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普遍不高,导致样本期内江苏省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偏低。(2)表象上行业市场结构强、资本劳动力投入要素比例大、外商直接投资额多,会对江苏省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行业绩效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投入要素比例与生产效率的负相关性也较为显著,而行业结构和FDI与生产效率的显著性不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依照高开放度制造业和低开放度制造业的细分方法,构建劳动力供求模型,发现影响制造业就业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出口开放度。本文的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渠道来实现的;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增长,并且出口开放度越高的行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