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的大讨论沸沸扬扬。此方言罢,彼争又起,理论界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以至于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感慨“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贡献”)。归纳而言,争论焦点集中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对中国现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好”是“坏”?两大方面。笔者无意对此发表拙见,仅想就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贻笑于大家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自2003年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大幅贬值,而目前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美元的贬值使得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相对贬值。为了自身以贸易利益为主体的趋利动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人民币汇率应尽快升值”的观点,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根据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溢出效应),目前人民币汇率不宜升值。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开始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缓解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即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2004年10月的升息很可能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利率政策工具,尽快作出人民币升值的抉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升值5%-15%,即1美元兑换人民币大约控制在7—7.9元,同时赋予人民币汇率制度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其对美元的汇率甚至进入“6时代”,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金融热点问题,并且对中国的经融市场将产生重要的变化。本文首先讨论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其次以央行为行为主体,来看待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防止国际热钱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套利扰乱资本市场等。最后,本文从热钱的流入、金融市场的波动等角度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萍 《全国商情》2007,(5):70-71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中国已逐步融入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过程中。紧接着出现的中国“双顺差”格局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对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致使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加大。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然而,人民币的升值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双顺差”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各自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预期已悄然出现,倘若“预期”成为现实,其影响将是弊大于利。因此,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工作还在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遭遇升值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们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币是否存在如美日等国所强调的“币值低估”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检验分析来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与长期以来贸易顺差的实现,并不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所致。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以汇率政策为主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辅助的多种策略搭配,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美国和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不断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论调,到底人民币该不该升值,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宜保持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使人民币面临极大的升值压力。但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量顺差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是事实,但大量顺差并非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形成的。目前,人民币汇率确实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处境。不过,从我国经济的实际出发,人民币汇率不能升值,宜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7月开始重新盯住美元,从而停止了为期三年的升值之旅。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15%以上。就在人民币重新盯回美元的一年之后,欧美各经济体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起,在强烈的升值预期下,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报价在日前创出近了14个月的新高。为何人民币在停止升值一年后重新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资本市场是否又将迎来一场盛宴?这些问题都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升温而越来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质上,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一个什么“贸易平衡”问题。所谓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汇率被中国政府操纵和低估的问题,纯粹是美国蓄意制造的一个声东击西的假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发现,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实际上是一个有“突变”现象的“随机游走”过程,这种“突变”可以解释为在严格外汇管制条件下人民币长期积聚的升值压力的一次释放;特别地,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加快进口增长和减缓出口增长弱化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文章进而指出,在有效监控投机资金和预防投机冲击的国内机制建立之前,“爬行式钉住汇率”是我国当前汇率政策的最佳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资源禀赋的情况出发,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所面临的“技术替代能力约束”和“技术承载能力约束”的分析,得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失效区间。又通过放松资本约束的条件,得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作用区间,并且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影响我国出口和就业,吸引热钱加速流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稳定物价,管理通胀预期,缓和贸易摩擦,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因此,要因势利导,将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节奏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选项之一,注重汇率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层次,以减轻人民币升值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21”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是当前的经济、社会的热点话题,涉及到人民生活、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汇率升值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对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消极作用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过去,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辩论已不绝于耳,各种言论遍布于新闻媒体,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从中国一直以来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人民币升值似乎是理所当然,或早或晚而已。但是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对国内各个经济体产生不同影响,各有利弊,同时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政府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安然度过这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美元兑日元汇率波动的特征周期为8年,7年,5年和4年,并由此构成了美元贸易加权指数(综合汇率)的17年中波周期。带托宾税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近期目标是,平抑外部的升值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期目标是,以人民币汇率有限的浮动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变,平缓升值,从而支持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和国际化进程;最终目标是,让人民币汇率平稳地收敛于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即收敛于250日“亚元3”移动平均汇率,从而使人民币成为“亚元3”的外在形态和载体。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国家提出了让人民币汇率升值。本文从“三元悖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改革的必要性,强调只有等到汇率制度完善、汇率运行机制健全后,再由市场自主决定汇率的升贬值。笔者认为,当前合理的改革进程应该是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弹性的逐步扩大和资本流动管制逐步放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帆 《西部金融》2010,(3):21-22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现实依据,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货币因素及非货币因素.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升值与控制经济泡沫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汇率问题是一国的内政,一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际收支、宏观经济等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汇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东南亚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人民币一旦升值,不仅将给我国的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而且也会将世界经济拖入谷底。当然,人民币汇率也不能一成不变,在当前有大量“热钱”涌入我国的时候,我们还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并且逐渐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