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波经济》2006,(10):36-37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德国在降低能耗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借鉴。技术支撑——韩国节能技术。韩国先后在全国推行了"绿色能源家庭"、"绿色照明"、"绿色发动机"、"绿色创意"和"绿色空调"的节能技术活动。2004年,韩国政府又制定了节能中、短期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而且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但是近年来日本节能技术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出现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使日本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大幅降低,部分日本新能源企业开始出现向海外扩张的新迹象,有日本专家甚至提出,日本从能源进口大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大国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3.
日本凭借先进的节能技术、管理方法和理念,以高度匮乏的能源资源有力支撑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取得的节能成就举世瞩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半,修订完成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以下简称《大纲》)。本次《大纲》修订是以1996年版大纲为基础,充分考虑10年来节能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了重点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的重大节能技术,限制和淘汰了高耗能工艺、技术和设备。《大纲》与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各行业技术政策相衔接,充分体现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大纲》修订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曾两次发函并同时在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大量的典型案例研究和市场调查分析表明,目前能源用户中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方式来实施。但是我国在节能领域起步较晚,无论是硬件或是戟件设施,  相似文献   

6.
日前,就排放权交易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专访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总经理林健,他透露:“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经与日本产业经济省,就节能减排技术产权转让方面的问题达成了具体的意向,已经落实到企业并进行了合同草签,有望年底之前签署正式合同。”  相似文献   

7.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在低碳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投入规模与方向上的差异表明,美国走全面发展的低碳技术路线,欧盟走清洁能源技术与节能技术并重的低碳技术路线,日、韩走节能的低碳技术路线,澳大利亚走碳处理与节能技术并重的技术路线。我国工业化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应该走节能和碳处理技术均衡发展的低碳技术路线,节能技术和碳处理技术应该成为我国低碳技术投入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日本制造业产品以其制作精良和显著的节能特点使其在全球范围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本文利用1990~2009年日本制造业13个大类部门(包含52个细分产业)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Morishima替代弹性计算以及能源强度分解,分析了要素替代、贸易和技术水平对日本制造业部门能源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相比技术变动、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要素替代在制造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过程中显示出更为关键的作用,非信息技术资本对能源投入的替代导致日本制造业倾向于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第二,考虑到技术变动在能源利用中的作用,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属于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非能源节约型;第三,贸易和产业份额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技术产业。上述结果意味着日本产品的节能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运用,要素替代在未来日本制造业能源强度下降过程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阅读     
《中国经济信息》2007,(23):12-12
我国首个《中国能源企业绿色指数》出台;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发布了中国能源企业绿色评价体系(简称“绿色指数”)。这一指数的出台,为能源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实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度量方法,对推动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6,(168):3-15
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普遍从实现能源环境目标和提升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高度来看待和鼓励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激励性的财税政策、强制性的技术法规、综合性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及对基础研究、运行实验的扶持和资助是各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近90%的资源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制定的能源战略是,对外寻求稳定的能源供给,对内则把节能与开发新能源结合起来。日本实施的《节约能源法》对能源消耗标准作了严格规定,特别是对汽车、空调、冰箱等日常耗能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节能标准。日本政府每年都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节能评估,把行业内最节能的产品写入节能状况报告加以宣传推广,并设有一系列政府奖来  相似文献   

12.
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现状及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合作遂成为各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在东北亚地区,日本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迫使日本企业为其先进低碳技术寻找市场,以获得低成本的温室气体减排.对我国而言,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不单单通过减少能源使用量,而是力争在低碳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阶段恰好承接了日本低碳技术的应用,因此,中日之间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大.我国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缩短与日本先进低碳技术水平的差距,规范交易市场,使中日在此领域的技术合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修改后的节能法明确,我国鼓励在农村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修改后的节能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鼓励利用非耕地种植能源植物,大力发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相似文献   

14.
杨克敏 《山东建设》2005,(22):43-43
所谓节能型建筑,就是结合当地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条件,充分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工艺及材料而建成的新型建筑。相对于现有普通建筑而言,节能型建筑科技含量更高,更好地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更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从而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或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据专家介绍,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设计建造的节能建筑,一般可节能50%左右。尽管节能建筑的造价要高一些,但这笔投资只需5-7年就可以通过节能收回增加的成本,而现在一般建筑寿命有50年,受益时间长达40多年。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07新能源法案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瑛  樊慧 《亚太经济》2008,200(3):59-63
美国《2007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的出台,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2007新能源法案标志着美国的能源战略,从依赖进口能源和能源供给扩张,转向依赖节能与新能源开发和能源需求管理。美国2007新能源法案的实施,也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资源极其匮乏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是支持日本经济增长的四大能源支柱.同时,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日本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较大成就.日本在节能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能源问题是目前汽车技术的最大课题,它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技术。 在目前,普遍认为可再生的氢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于是,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就成为各大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在北京车展上,对可替代燃料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用、福特和丰田等汽车巨头,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当家产品一氢动力车。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1.08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1.63吨油当量的66%,是美国人均802吨油当量的13.4%,日本人均4.03吨油当量的26.7%,英国人均382吨油当量的28.1%,中国人均装机仅0.3千瓦,为美国人均3千瓦的1/10。中国原油进口占世界贸易量的6.31%,而美国进口原油占世界贸易量的26.9%,日本进口原油占世界贸易量的11.3%,中国原油进口量是美国的23%,日本的56%。”这一组数字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可见,中国已成为能源的需求消费大国。因此,如何节能,如何利用再生能源,如何少用能源多产出效率成为一道难解的课题摆在中国政府面前。  相似文献   

19.
《浙江工商》2009,(6):40-41
“节能”这个词是世界能源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来的,指的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增长急剧加大,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面临资源和环境压力十分严峻,而发达国家的节能行业在十多年前就受到了关注,如美国,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共出台了十多个政策来推动节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产业》1995,(10):26-26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以节能技术服务于社会"八五"期间,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常规节能为主并积极研究新能源为主要研究方向,积极为山东省经济建设和节能工作服务,深化改革,发展进取,走科研工作全程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