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人猛 《企业导报》2014,(22):37-40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区位理论研究、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和分异理论研究和空间经济学发展阶段,但作为一门完善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采取几何学方法对单一个体的区位结构的静态研究,对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集聚和分异过程的大量实证研究后进行理论提炼,到建立数学模型来探讨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也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成为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会空间是社会群体在地域空间的分化表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为明确长时间序列上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以西安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近代社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现代以来西安市社会空间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因子逐渐增多;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由近代社会时期的"单核"演变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圈层+扇形",演变为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圈层+扇形+马赛克式";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是传统驱动力(城市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社会阶层变迁、要素集聚和扩散)与新型驱动力(宏观政策制度、"新经济"模式、开发区建设等)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部分国家政府和学者都在鼓励通过规划和发展高密度的单中心城市来提高交通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当给定城市内部与城市间的人口分布,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因为平均通勤距离的缩短而更加环保。然而,当考虑到高人口密度会改变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时,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互作用,发现提高人口密度的政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商品价格、工资和地租,从而鼓励厂商和劳动力的迁移,而这种城市体系的经济地理重塑过程有可能带来更多的交通污染。一项针对单中心城市的高密度发展政策在多城市的区域尺度下产生的空间均衡效应可能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耿明斋 《企业活力》2005,(12):28-31
<正>一、河南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特点 根据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是与其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的。就河南来说,真正的和完整意义上的空间结构演变是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背景下开始的。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要素在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没有了纵向的调拨环节,横向直接的流动是以需求和效率为导向的,效率和需求成为要素集聚的唯一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区域空间结构会有规律地发生三次转型,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农村为主导向以城市为主导的转型,城市化发展由以单个城市为主导向以城市群为主导的转型,城市群发展向同城化的转型。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差异很大,区域空间结构的三次转型在我国发生的时序不同,全国范围、四大地区、不同省区的区域空间结构都有不同的演进规律。"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调运输管理模式即是要依托现代物流的发展条件,以区域物流为基础,构建多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协调”,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实现,并具体分析了协调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于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中的机制构建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文颖  蔡永云 《物流技术》2014,(17):118-120
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调运输管理模式即是要依托现代物流的发展条件,以区域物流为基础,构建多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之间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这一物流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协调”,需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实现,并具体分析了协调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于现代区域物流体系中的机制构建理论。  相似文献   

10.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璐 《企业导报》2014,(23):60-61
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的主要内在驱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德州市城市空间向外扩展,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发展为多中心的组团形态。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高速铁路作为新兴交通方式,降低了出行成本,缩短了旅行时间,扩大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由此改变了旅游者的空间选择,增强了旅游经济联系,改变了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而引起了区域旅游空间的重构。高速铁路建设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旅游可达性呈现出以广州、深圳、东莞等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能够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以佛山、中山、东莞、珠海和江门为辐射区域,以惠州和肇庆为边缘区域的态势;可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使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极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于波 《城市问题》2006,(8):15-20,37
回顾了中心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区位的相关研究,包括对中心地理论的修正与检验,基于该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模式研究,及其在聚落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总结了空间结构理论对城市区位研究的拓展,以及基于城市区位理论的城市形成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对城市区位相关研究的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学者们不断的开拓形成了一套以有效市场假说为核心,以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一套完整的现代金融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区域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改善区域内的通达性,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纵观国外地理学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轨迹,从最初集中于研究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的影响,然后转向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按照这种顺序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主要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解析,探讨了其空间重构的趋势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几种典型的档案载体材料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探讨。档案载体材料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随手可得的原料(牛骨、石块、竹片等)、粗加工的天然植物纤维(麻纤维、树皮纤维等加工成的纸张)、精细加工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聚酯、有机玻璃等)三个重要阶段。其演变历程与社会发展进程、生产技术提高、信息需求量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今后的载体材料将会呈现多种档案载体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局面。  相似文献   

19.
20.
李红启  刘鲁 《物流技术》2007,26(8):12-14
参考既有研究提出的物流总量的计算原理,使用一定数学变换方法并结合实证分析,对物流总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到若干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在一定的GDP水平上,物流总量应当有一个适度值;长期趋势中物流总量的增长率与库存量的增长率呈正线性相关、与货物周转量的增长率呈负线性相关;单位物流总量的物流成本是物流总量的减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