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旅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农业产业升级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成熟期,农业旅游已具相当规模。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农业旅游收入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历史发展和实践经验证明,农业旅游对于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就地安置、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低碳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明显成效。综合起来,国外农业旅游可以归为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状况及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在欧洲被称为“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德国的山区和法国的沿海地区。而欧洲有组织的农业旅游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例如,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负责介绍农业旅游。欧洲的农场旅馆或称民宿农庄则起源于二战后。目前欧洲的农业旅游,已经历了19世纪30年代的萌芽期、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后步入发展的成熟期,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设施与设备、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依托,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度假等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它既是对传统农业的拓展,也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农游合一”,农业旅游化、旅游农业化的交叉产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产生了休闲观光的农业产业。目前观光农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态。当前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三类问题观光农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但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4.
上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下简称农业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全国该行业中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层次较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近330个农业旅游景区(点),其中年接待万人以上规模的景区(点)有170个。这些景区(点)带动就业约2.8万人(其中本地农民约为2万人)。2018年上海农业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19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5.
金秋十月,花繁果硕。沪郊大地,一派丰收喜庆的景象。郊区78个世博观光农园,笑迎数以百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把发展沪郊农业旅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并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精彩的全新理念。上海农业旅游正如火如荼,蓬勃发展。领导重视,农业旅游之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都市型农业的要求,明确了上海农业经济、生态、服务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兴起。乡村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获得了很大提升,产品内涵不断丰富、开发模式趋于多样化。乡村旅游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一、乡村旅游新解读(一)定义及特征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7.
农业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全域旅游的领域极为开阔,其发展方式之多,概念之广,给农业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结合陕西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域旅游背景下陕西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全域旅游背景下陕西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困境,并从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以及"旅游+"等方面探究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实现陕西省农业旅游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区位交通因素、城市带动因素、旅游地带动因素等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法与调查分析法,对上海市农业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旅游项目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上海市的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驱动因素展开调查研究。[结果]上海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过程中,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景区等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此外,还涉及到农业科技项目等。旅游地点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由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以及三者的综合效应共同驱动,这几个因素对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的贡献比例依次为32.8%、24.3%、15.9%和16.1%。交通枢纽和景区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城市通过交通干线与旅游目的地相连,是一种间接驱动因素。[结论]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范围不断扩大,旅游人数日渐增多,旅游模式多样化。农业旅游发展驱动因素主要以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为主,三者对农业旅游的推动作用依次减小,三者的综合作用也有效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绿色文明"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在我国各产业发展中已逐渐显现,基于农业旅游产业集群概念、构成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结合"生态文明观"背景,提出农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应从模块化、网络化、多方参与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完善和创新,走生态型、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都市农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都市农业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和城市生态和社会功能方面作用日趋显著,是保持城市活力与特色的重要产业。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城市群,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资源和区位条件。本文在分析近年来辽宁都市型农业的八种发展模式基础上,根据辽宁气候特点和发展优势,最终提出今后辽宁都市农业的两个发展方向:生态、循环利用农业方向;旅游、休闲农业方向。  相似文献   

11.
锦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锦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锦州市设施农业起步较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锦州市近郊的孙家湾和吉祥两村在冬季用土壕子生产耐寒性韭菜、芹菜、蒜苗等叶菜类蔬菜.随着农村经济和设施园艺科技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由城郊向农区扩展,设施农业产业得以长足发展.今天,设施农业已成为锦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全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农业市场化的基石,是农科教结合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农业市场政策的必要手段。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观20世纪世界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起到关键作用,经济发达国家在80年代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80%,我国“七五”期间为35%,“八五”期间约40%。按照国际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在60~80年代的农业增产中,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单产增  相似文献   

14.
试论生态旅游的误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勇 《农村经济》2003,(3):10-12
20世纪 8 0年代以后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开始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并以每年 2 5 %— 30 %的速度增长 ,成为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据世界旅游组织 (WTO)估计 ,仅 1992年全世界生态旅游营业额就超过 2 0亿美元。在我国 ,生态旅游也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的生态旅游 (以森林公园旅游为主 ) ,已由 2 0世纪 80年代初的 10 0万人次、80年代末期的 10 0 0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 5 0 0 0多万人次 ,旅游收入近 5 2亿元。全国已有 82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 ,其中年旅游在 10万人次以上的达 12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丰富的旅游需求,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新鲜空气、欣赏乡野风光,还可以使游客对乡村的民俗生活进行了解与体验。四川省作为我国的农业与旅游大省,因其个性化的地形地貌、水域及气候等特征,而具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天然独特优势。文章在厘清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旅游功能区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中现状是具有天然资源优势、丰富旅客来源及良好的扶持政策等差异性,问题是缺乏规划、影响环境,区域偏僻、交通不便,粗放经营、形式单一等,提出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着重设计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策略等建议,以此为发展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原经济区立足于我国中部传统农区的发展基础,探索建设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从而确立了不同于全国其他主体功能区的独特发展定位。农业旅游近农非农、承农启工、以商带农,是促进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关联性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发展路径可重点选择建设沿黄河滩涂地都市农业产业带、开发中原地域文化风情乡村旅游、加快农业旅游产业链中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等。  相似文献   

17.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目前,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化席卷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新发展阶段。目前,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越南也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加紧追赶。  相似文献   

19.
创意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作用日益提升。创意、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意农业将文化和创意元素与传统农业深层次结合,释放出文化生产力,并与科技生产力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知识型、科技型、资源节约型、效益型和结构优化型转变。京、沪、成渝等地的创意农业实践,已显示出转变发展方式的初始成效及其对于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缩小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之间差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生物工程技术来改造农业、发展农业,已成了热门话题。要用生物工程技术来改造和发展农业,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它的内涵。生物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技术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这、微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固定化酶以及细胞或组织培养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原理,加上生物材料或定向地组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生物工程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基因工程,二是细胞工程,三是酶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因为只有运用重组核糖酸技术,才能真正按照人的意志来改造和组建新生物,才能赋予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