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成宏 《中国金融》2003,(22):21-22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外部营销以及相关客户群体的经营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引》的实施将引起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关系的重新洗牌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商业银行资  相似文献   

2.
构筑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它是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通过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所建立的多法人企业联合体。各成员企业虽然在法律上各自独立,但在资本上已构成母公司、子公司  相似文献   

3.
当前,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薄弱,集团授信业务潜在风险较大,尤其是一些企业集团利用成员企业大量进行信贷融资,维持整个集团企业的经营,一旦资金链条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商业银行贷款随之出现巨额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银行贷款集中度不断提高,集团客户成为新型的贷款模式.本文首先对集团客户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产生原因:信息虚假或不完整,影响授信风险判断;集团内部调度资金,挪用贷款;集团客户过度融资,介入民间借贷;集团内部关联互保,担保流于形式等.最后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客户营销战略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力军 《新金融》2004,(4):25-27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进驻国内金融市场,中资商业银行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潜心研究公司客户营销战略。一、公司客户营销战略的含义商业银行公司客户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对全局性的公司客户开展营销工作的—整套指导思想以及为实现公司客户营销目标所设计的系统和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团客户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和管理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已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集团客户的范围和定义出发,通过比较中外集团客户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分析了我国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特点。并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上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期接连出现的大型集团公司客户拖欠银行巨额贷款事件,折射出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在授信管理上的“软肋”。因此,在大力营销集团客户的同时,加强其授信管理的研究,从而防范经营风险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中国金融》2008,(4):37-38
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所谓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第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第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第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征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集团客户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但信贷风险也日益凸显。商业银行应加强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转变以往对集团客户盲目迷信,将集团客户片面等同于优质客户、低风险客户的认识,加强授信各环节管理,筛选优质受信主体,合理控制集团客户的关联担保比例,解决过分倚重关联担保的问题,提高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以及日益复杂的关联交易。从公司业务营销到风险、内控管理,集团客户的营销和授信风险防范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直以来,集团客户的营销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是国内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上的薄弱环节。读罢本刊今年第3期《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策略》)一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本文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缺陷,指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成因。文中指出构建完善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在于:一是建立集中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基础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联动监督机制、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制度、差别化的客户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双轨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账户资金收支监测分析、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设等;三是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际信息沟通机制、社会信息监督平台及完善银行同业协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永杰  霍东平 《金融论坛》2006,11(12):39-44
近年来,一系列集团客户先后爆发债务危机,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重大损失和负面影响。本文针对集团客户的风险特征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缺陷,指出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成因。文中指出构建完善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在于:一是建立集中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基础信贷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联动监督机制、风险信息预警提示制度、差别化的客户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双轨互动的风险管理机制、账户资金收支监测分析、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建设等;三是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包括行际信息沟通机制、社会信息监督平台及完善银行同业协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银行发展集团客户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由于集团客户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资源优势而成为各家银行业务合作和争先恐后追捧的重要授信对象;另一方面,集团客户由于存在成员较多、组织结构复杂、经营范围较广、关联交易复杂、集团管理方式不一、集团下属成员客户信用状况参差不齐,以及授信额度较大等因素,一旦发  相似文献   

14.
才新辉 《新金融》2002,(8):23-25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特别是贷款投向方面,存在向大客户集中的倾向,本文探讨此种业务策略所引发的市场营销与风险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彰  于雅宁 《新金融》2002,(7):20-22
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各种风险获取盈利的过程,因此商业银行又被认为是"风险机器".  相似文献   

16.
胡良 《新金融》2004,(8):44-48
中美银行贷款分类 制度:比较与启示 从分类标准上,美国银行的掌握标准与国内做法不尽相同。 首先,可疑类贷款的分类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可疑类贷款的定义是“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而美联储认为可疑类贷款作为次级类和损失类的“中间过渡状态”,存在“某些重要和合理并且可能增强贷款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提高了主要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银行公司信贷风险。认为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不应涉足所有行业,要定位自己的几个优势行业,推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行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只有成为行业专家,才能透视行业,根据公司所处的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把握进退时机,更好地控制公司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业风险评级与信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剑 《新金融》2003,(2):30-33
一、行业风险评级的基本框架 所谓行业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范畴,是由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群体组成.由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相同性或相似性,其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行业内的企业成员彼此间处于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态.行业兴衰决定了行业内部企业生存的条件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因此,行业分析应作为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与信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征宇 《新金融》2004,(1):23-25
现代商业银行信审部门的设立,是源于防止授信风险,形成调查、审查、审批三权分离机制的产物。一个完善的三权分离制度,不仅有利分工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可形成互相制约和监督机制,对防止人情贷款和以贷谋私,堵塞漏洞和避免差错,确保银行资金安全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自从人民银行要求审贷分离以来,各个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