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山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对人口容量的探讨有助于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容量分析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不同的模型预测多种承载力下的人口容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劳动力资源数量及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快慢。文章采用综合分析及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劳动力资源以及人口红利相关理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人口红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红利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相关关系并不是恒定的,人口红利前期主要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而后人口红利阶段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职业教育水平,同时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人口红利有一定影响。该文还提出了优化调整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机制、加强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建立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转型等具体建议,旨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区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林区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有林区面临着可采资源继续锐减,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危困等问题,加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木材产量大幅缩减,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倍受关注。以人口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及其他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现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的人口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导致国有林区资源、环境及经济条件的恶化,影响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人口承载力的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对策:提高国有林区人口承载力和转移国有林区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在"三型社会"大前提下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三型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将"三型社会"的理念贯穿到山东省的具体城镇化建设中,源于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影响。鉴于以上认识,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人口、资源、环境与城镇化模型的构建对人口、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较为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路径,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人类发展指数,对兵团人口发展水平从人口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并就三个方面采用因子分析进行评价,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就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对人口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兵团人口健康水平、人口教育水平和人口生活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均对人口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明显高于间接效应,比较得出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总效应最显著,而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也是影响人口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口、环境、资源一体化问题"中的一体化,又称综合化.经过许多人的长期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的一体化理论,这就是对人口、环境、资源这一综合体进行调控的理论,即有关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相应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方面看,对人口、环境、资源进行一体化调控的理论,已成为推动当代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综合、完整的体系发展的理论指南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口、粮食、资源及环境已成为各门科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尤其是由于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引起了对粮食和资源的指数率需求,造成了一系列环境被破坏之恶果。要解决这类难题,除了加强对人口控制外,更重要的还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  相似文献   

11.
王继威 《农业经济》2023,(6):109-11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口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规模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性别比偏高、人口老龄化等。而且由于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为了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所采取的人口措施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针对人口结构的变化采取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主要指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协调关系,研究耕地资源和粮食总产量减少的原因,探讨了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浙江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矛盾比较突出,粮食和耕地压力日趋严峻。本文所得到的结论对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证国家粮食安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资源承载力是判定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超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毕节市为例,采用常规趋势法测算了地区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据此提出了资源承载力规制的理念,并讨论了以资源承载力为手段对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规制的基本路径.水资源是毕节市人口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须以承载力为依据和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实行以水管人的制度、生态移民、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毕节市资源承载力规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对象,以灰色系统GM(1,1)预测法为基础方法,定量阐述内江市土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结台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等三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预测期内内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人口、环境、资源一体化问题”中的一体化,又称综合化。经过许多人的长期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的一体化理论,这就是对人口、环境、资源这一综合体进行调控的理论,即有关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相应的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方面看,对人口、环境、资源进行一体化调控的理论,已成为推动当代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向着更加科学、综合、完整的体系发展的理论指南和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背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开发利用生物圈的资源,但只是在最近两个世纪内这种活动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人类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节律对全球自然资源更新的潜力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成为全球发展的重大课题。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上,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派别的纷争,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的过渡增长是发展中国家滥伐森林、贫困、污染的重要原因,人口增长必然为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所限。如果人口继续无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协调的前提下,一定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适宜度及规模保障程度。本文以环县为例,构建相应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该地的环境资源、人口资源和经济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是富余现状,经济资源承载力均高于环境资源承载力和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同步性,资源与经济的关联度弱,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十分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