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顾名思义,是指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经营的对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有益补充的医疗保险产品。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后,各家商业保险公司均陆续开发对基本医疗保险进行补充的商业保险产品,并通过对个人或企业进行个险或团险的销售。  相似文献   

2.
关于商业保险公司形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业保险公司形象建设的思考□周秀风徐光宇随着国内保险市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树立起商业保险公司优秀、鲜明的企业形象,是注定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其最终结果是被淘汰出市场。鉴于此,笔者拟就商业保险公司形象建设的几...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是一个指数体系,反映江苏省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过去和未来6个月经营、发展情况的整体评价。包括总指数、生产景气指数、市场景气指数、金融景气指数、政策景气指数等,各分项指数都由相关的经济指标组合而成。本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扬州市中小企业景气状况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思考□陈菊生一、我国保险业的现状首先,保险市场的现实供给主体框架体系仅仅初步构筑。目前在我国开业的保险公司已有22家,这其中既有国有独资商业保险公司,又有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既有中资保险公司,又有外资保险公司或中外合资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保险经营主体. 目前,我国一些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了经营政策性保险业务的任务,这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也不符合商业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方针.应当将政策性保险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剥离出来,成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如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等,以明确划分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于银根抽紧,企业普遍感到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不灵。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有好多商业企业开展了还本销售。 对于商店来说,还本销售是一种风险销售的方式。是一种负债经营的销售方式。商品销售后,商店既取得销货款,扩大了销售  相似文献   

7.
徐英 《上海保险》2007,(11):43-45
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历来受各家保险公司的重视,培训在业绩提升方面所起的显著作用,也历来为各公司所关注。这一现象在个险业务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但在团险业务中却并非如此,各公司对团险培训的重视以及投入也因此远不能和个险相比。笔者认为,个险和团险销售队伍和销售特点的不同,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一、个险与团险的销售特点不同根据采购者的不同,销售可以分成面向个人消费者的销售(以下简称B T0C)和面向企业消费者的销售(以下简称B T0B)两类,个险与团险正好分属这两类。两者的销售特点截然不同,培训也就自然不同。1、两者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庞亚辉 《理财》2007,(6):79-80
销售就其客体(内容)而言,莫过于两种类型,一是产品,二是服务。就销售通路来讲,则存在着渠道销售(一次销售)和终端销售(二次销售)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销售是渠道和终端并举:渠道销售主要是寻找、开发和  相似文献   

9.
董彪 《南方金融》2023,(5):3-14
预售制和现房销售制是商品房销售的两种形式,目前我国以预售制为主,部分地区正在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分别从销售对象、隐含风险、融资、商品房价格、价值理念等视角,对商品房预售制和现房销售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商品房预售制侧重于交易自由和效率,而现房销售制侧重于交易安全和秩序。选择商品房预售制抑或现房销售制,与城市化进程和规模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和成熟度相关。现房销售制替代预售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宜采用预售制和现房销售制双轨并行的模式,有条件地推进现房销售制。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应进一步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改变目前监管规则零散和效力位阶相对较低的现状,增强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对不同类型预售资金实施差异化监管,严格预售资金的发放条件和进度;建立预售商品房市场的准入制度和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压实银行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0.
选择国房景气指数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评价指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1995年到2010年间的我国房地产开发业月度景气指数序列进行分析来建立短期预测模型,以期为房地产行业态势预测研究提供参考。经过单位根检验,一次差分和自回归,建立ARIMA(1,1,5)模型,并进行了短期预测和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晨 《草原税务》1998,(8):28-28
关于折扣、折让社会上常见的提法有三种:即销售折扣、销售折让、折扣销售。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会计准则讲解》一书中,把销售折扣定义为:销售折扣是指销售单位依据购货方支付货款的时间和采购数量的多少给予购货方《购买者》的一种价格优惠。  相似文献   

12.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实施影响最大的汽车产业政策之一,有利于增强汽车销售主体的服务意识,并引导汽车市场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转化。但是该《办法》的一些条款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琦 《中国外资》2013,(7):134-134,136
集团企业集中销售模式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合理与科学,直接影响内部交易产销双方的业绩评价和决策,进而对整个集中销售战略目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集中销售模式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分析集中销售模式下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原则、方法以及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伟利 《中国外资》2013,(12):146-146,148
关于"视同销售"的概念流行很广的一种说法是将"视同销售"解释为"会计上没做销售,但税法上要求做销售处理","视同"的参照是会计。但是企业将外购、自产、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将货物用于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对外投资,将货物用于偿债、利润分配等"视同销售"行为,会计上并没有不做销售处理。对上述观点的批评,产生了另一种解释,将"视同销售"的参照定在税法本身。以增值税为例,"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销售必须符合"有偿"与"转让所有权"两个要件。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所说的"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对应"销售货物"来说的,欠缺要件的不完全销售货物,即非有偿,或转让货物的非完全所有权。但是将货物投资于其他主体、分配给投资者或股东是符合"有偿"(获得股权或偿还债务)和"转让所有权"要件的,在增值税中还是做了视同销售处理,所以这种观点也是不周全的。本文以增值税为例,认为视同销售应该以链条完整性为参考依据,增值税的链条包括发票流、货物流和消费者流,本文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5.
龙丁健 《理财》2008,(1):24-25
企业销售业绩的完成,如何实现最大程度的可控性?可控性是实现目标的基础,而我们在日常中却常常会发现的是另一种景象:企业都有清晰的业绩目标,却对销售管理放任自流,以一种不清晰的管理制度去实现一种清晰的目标,这也是造成销售管理中"人才决定论"的病因所在。可控性的实现需要在明确目标之下对销售管理的三个元素:单、人、事  相似文献   

16.
我从数年的煤炭销售结算工作认识到:销售制度重要,具备职业道德的销售人员同样重要,必须做好销售发票开具工作,核算出真实的收入和利润,因此,做如下总结。企业应对当前的销售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授权审批制度,对销售机构各岗位设置与权责分配要合理,以相互监督和制约。要针对流程设置不同岗位并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不能一人多岗,关键岗位人员要定期轮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实践经验,对直销管理中销售报表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从日销售数据分析及月度销售数据研究两个方面,对销售报表的关键作用进行总结.以此为根据,通过实例分析,探究销售日报表运用及累计销售日报表运用情况,旨在不断丰富直销管理内容,最大程度提高销售管理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8.
程岩 《税收征纳》2013,(1):42-43
折扣方式销售作为销售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在商品销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折扣方式销售又包括折扣销售(又称为商业折扣)、销售折扣(又称为现金折扣)、销售折让三种。不同销售方式,销售者取得的销售额会有所不同,其纳税与账务处理也有较大区别。因此,能否正确辨认折扣方式销售决定着其税务处理的正误。但是,折扣方式销售易混淆的特点决定了正确辨认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谈磊 《时代金融》2012,(14):110-111,114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成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将预期性销售金额作为判断犯罪是否得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谈磊 《云南金融》2012,(5Z):110-111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作为数额犯的一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其既未遂形态的认定一直存在争议。事实上,在本罪中,数额要件应当被看作是犯罪成立的条件,并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将已销售金额和未销售金额进行一定的折算后作为成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具体数额标准,将预期性销售金额作为判断犯罪是否得逞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