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阀”作用,实现失有所助、弱有所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协调为目标,加快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着眼于以发展的和谐促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和物质基础,实现发展的和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加快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近几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2005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讨论的重点话题和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方式、理念的进步与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目标虽明确,道路却艰难。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因此,我们应通过经济的“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因素,置社会的和谐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分析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继之解释何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现实中的不和谐因素,创建社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和谐社会是人类普遍向往的良性发展的美好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4.
汪金良 《活力》2005,(4):29-29
以实施“村村通”工程为重点,构建乡村公路网络、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是使农村“分散经济”和城市“孤岛经济”实现有机对接,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长远良性互动的纽带和桥梁,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三农”政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社区。物业管理作为社区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区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把握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要求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而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和喈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  相似文献   

7.
在战略意义上,“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经济细胞-企业的参与,和谐社会对企业提出新要求。因此,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与和谐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真正达到社会与企业和谐共赢的目的。对于湖南民营企业来说,要抓住机遇,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坚持构建与社会和谐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乔鹏云  薛正强 《活力》2007,(4):42-4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在今天,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西方,和谐思想被运用到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郭富 《中外企业家》2009,(20):68-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和谐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单纯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构成一个健全的社会,只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伟大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包括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1.
耿玉梅  张俊华  邵伟东 《活力》2010,(21):110-110,116
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社会和谐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二者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子阳 《活力》2006,(9):49-5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这充分表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彭巧霞 《活力》2006,(5):31-32
党的十六大提出“和谐”一词并多次使用。构建和谐社会被纳入“十一五”规划体系之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整合社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理念,并强调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顺应民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改革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却出现收入的贫富差距,并引发出一系列社会矛盾与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存在的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单纯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构成一个健全的社会,只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伟大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包括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不仅是一个独立的赢利单元,而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社会发展的“公民”。尤其是像中国移动这样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更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带来重大影响的企业公民。分营5年来,中国移动坚持商业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相辅相成,追求企业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和谐发展的价值型增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成为社会各行业优秀企业公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构建“和谐社会”.这是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转型和部署。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会计法制的完善与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经济实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妥善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有利于建立“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和细化会计法制,建立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体系,对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自然也是“和谐社会”命题中的应有之义——虽然在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标准中没有“经济”二字。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目标提出的本身,就首先预示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已经进入从允许“少数人先富起来”到“走共同富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型期。面对悬殊的贫富差距与“财富向精英倾斜论”等“新自由经济主义”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改善了经济环境,降低了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等显性效果,也不仅在于缩小贫富差距,为市场经济扫除了社会…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自身的良性发展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乡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缩小收入差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晓玉 《企业经济》2004,(12):11-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存在的社会弱势群体扩大、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阐述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