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运行机制的全面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闰平  薛建军 《生产力研究》2002,(6):121-122,136
本文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运作过程中涉及生态效益机制、补偿机制、差别对待机制、激励机制、建设机制、约束机制、发展机制等七种机制 ,分别对之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重要举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出了15个包括水、土壤、植被、经济为主要因素的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为区域农林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重要举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出了15个包括水、土壤、植被、经济为主要因素的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为区域农林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部分旗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效益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顺利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美国环保休耕计划(CRP)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并借鉴美国CRP经验,提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顺利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我国现阶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美国环保休耕计划(CRP)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并借鉴美国CRP经验,提出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南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朱 基总理倡导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以粮食换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战略,都无疑为宁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为宁夏今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南部山区占居着宁夏半壁河山,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南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宁夏经济的腾飞。南部山区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大的发展,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自然条件恶劣,入不敷出,恶性循环的结果。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切中了南部山区发展的要害,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关于退耕还林(草)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在退耕还生态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探讨,对退耕还林(草)中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观点进行综述,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我国当前的补偿政策缺乏以农民为主体的深入和系统的思考,应更全面深入地关注农户的生计,让“农民的知识”发挥创造性作用;在补偿的同时应考虑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方案,并由中央、地方、社会等多方共同协调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
外部性补偿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我国西部落后于东后,根本的症结是外部的存在,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西部地区得自于全国的收益小于它给予全国的收益,投入资源,但不能取得完全收益,西部产权遭受损害。所以,开发西部,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外部性问题,通过把外部性内化为西部地区的要素投入,维护西部产权的完整性,进而为西部开发奠基持续而稳固的根基,把西部开发顺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湿地退化的外部性成因及其生态补偿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但退化和丧失严重.文章认为湿地退化的代内外部性成因是湿地保护的正外部性行为未得到应有补偿,湿地破坏的负外部性行为未付出应有代价,代际外部性成因则是由于过去人类缺乏对湿地价值的正确认识,以及资源分配代际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恢复的生态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关乎平原地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问题,更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生态文明.文章在阐述农田防护林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对农田防护林的正、负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生态补偿的主要部分,尝试运用外部性理论对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电网区域的划分,利用MESSAGEix模型框架,构建了一个多区域的中国电力系统优化模型.在对各区域不同发电技术的外部成本进行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情景下电力系统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外部性对中国中长期视角下电力系统优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考虑外部成本的情景下,中国电力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考虑外部成本能够有效促进清洁发电技术(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的发展.同时,先进煤电技术,如IGCC取得了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西北区域在电力供给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电力输送显著增加.最后,建议制定合理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方案,以促进电力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以及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制定区域电力发展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外部性理论一直受到质疑和批判.该理论核心概念模糊不清,价值功能定位错误,不能很好解决其试图解决的实际问题,若不对其价值功能加以重塑,确实存在被交易成本和合约理论取代的危险.将外部性理论的价值功能定位于:揭示侵害事实的客观存在;使公平与效率、政府于预与自由市场获得更优或最优均衡.作此重塑,将使该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管理的外部性及其校正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玉桃 《经济问题》2005,(11):15-17
水资源管理的外部性效应有三种校正策略:法律校正策略、市场校正策略、政府校正策略。在法律校正策略的基础上,应该将市场策略和政府策略相结合。只有将多种手段有机结合,协调互补,才能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兼顾到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  相似文献   

16.
销售人员薪酬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销售人员的工作特征,从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和间接薪酬三个方面对销售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分析。重点设计了销售人员的可变薪酬体系,对可变薪酬的确定依据、支付水平和支付方式进行详细设计,通过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平衡机制,来实现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蒋尧明 《当代财经》2012,(10):108-120
特殊普通合伙制是我国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保障制度。包括适当提高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下限,提高实物资本的比重;建立和完善职业风险基金、职业保险制度;建立事务所资产取回、成员担保制度;建立对利润分配进行适度限制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赵会茹  陆昊  张士营  王玉玮 《技术经济》2020,39(10):19-26+53
以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计及外部性的储能系统经济性测算模型,并以储能系统接入光伏电站为例,采用贴现现金流分析方法,预估储能投资成本和收益,分别从投资者角度和社会整体效益角度,来研究储能系统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的经济性,并进行了盈亏平衡分析。通过盈亏平衡曲线分析了储能盈亏平衡情景,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储能系统的外部性收益占年收益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培育,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之间通过固有的地域联系发生环境关系而产生区际问题,要解决区际问题,应当建立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设立区际生态补偿基金,明确补偿主体、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分配方式。区际生态补偿制度蕴涵了公平的法律理念和良好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