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24日,世界著名商用车制造商曼恩(MAN)商用车辆股份公司总裁萨谬尔森在北京宣布了该公司最新的中国战略——鉴于已在卡车和客车领域进行的一系列合作行动,曼恩认为目前正足在中国组建独资管理公司,并与中国有关方面开展发动机项目的合适时机。为此,他宣布对曼恩在中国的项目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吉利收购VOLVO”成了国内最吸引人眼球的新闻之一。 VOLVO集团1927年创立于瑞典,1999年把VOLVO的轿车业务卖给福特公司后,VOLVO集团完全退出了轿车行业,在亚洲收购了三星重工的挖掘机业务、在欧洲收购了雷诺卡车公司,在北美收购了迈克卡车公司。这三次成功的收购使VOLVO集团成为欧洲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商、北美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以及世界最大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制造商。目前VOLVO集团包括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用柴油机、宇航和金融服务6大业务领域均进入了中国,而VOLVO卡车在中国的推行,更已经成为VOLVO集团最大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股票简称“中国重汽”,代码为000951)自2004年10月28日起恢复上市交易,这标志着中国重汽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后,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重汽”的前身为“小鸭电器”,于1999年11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9月,公司大股东小鸭集团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和《股份转让协议》,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重汽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以“中国重汽集团收购前两名大股东股权,同时整体置出原公司持有的家电类获利能力弱的资产,置入中国重汽集团持有的重型汽车整车生产经营类优良资产,实施近乎100%重大资产置换”为核心内容的重大资产置换方案。  相似文献   

4.
独具吸引力的中国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统帅沃尔沃卡车在中国的工作? 陆博天:全球很多地方的工作经历使我在卡车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我决定来中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卡车市场:第二,中国卡车市场也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重型拖头生产的第一大厂家和单一品牌重型卡车生产的第一大公司,最“牛”的VOLVO卡车进入中国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了,自本刊今年边疆介绍VOLVO卡车以来,关注者甚众。为了使广大读者对VOLVO卡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着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本刊记者茹铁征访问了VOLVO卡车公司中国市场总监吴瑜章先生。  相似文献   

6.
5月21日,曼(MAN)公司最新一代卡车“Trucknology Generation”的旗舰产品——TGA,带着它顶级的质量和出色的经济性,来到了中国客户的面前。无论什么人,只要驾驶过TGA,都会感受到它设计时所依据的理念——创新、可靠、舒适、安全以及效率和经济性。该车型自推出以来连获国际大奖,包括“国际最佳卡车奖”、“汉诺威工业论坛最佳设计奖”、“欧洲卡车低温环境耐寒测试冠军奖”和“欧洲卡车自动换挡技术三联赛冠军”。这是一款对驾驶员和对车主来讲均堪称完美的车型。  相似文献   

7.
《国际市场》2004,(11):48-48
在欧洲及北美洲卡车需求放缓的情况下,瑞典卡车及客车制造商沃尔沃公司(Volvo AB,VOLV-B.SK,又名:富豪汽车)预计,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将推动该公司在亚洲地区的销售。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04,(26):13-13
2004年的六月,对生活在中国的许多人来说,是在一场豪华车展的沸沸扬扬和对车价悬而未决的猜测中度过的。然而,一场关于轿车的血雨腥风尚未完结,当我们在整理那些关于汽车的记忆的时候,另一片战场的硝烟却足以让我们暂时忘却有关轿车的纷纭……  相似文献   

9.
近日,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宣布,公司重点支持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中国重汽)建设的中国首条大型机器人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在济南全线调试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它的投产标志着中国重型卡车生产的一次重大技术飞跃,整车制造水平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提升中国重型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春兰     
《中国汽车市场》2003,(5):58-58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针对中国卡车市场做过一项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中国卡车市场的需求将达到150万台以上,其中重卡的需求量将达到十几万台。而目前的情况是,我国每年重型卡车的销售量只有1万台左右。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运输革命将在2003年全面展开,公路运输在很短时间里就会进入重卡时代,重卡每年的需求量将达到5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