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农村地权的市场配置——契约与产权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市场化要求政府将更多的农地产权让渡给农民,农民对让渡权力的吸收主要在产权和契约市场上完成.政府让渡出来的地权在契约和产权市场中的配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权效用的释放.据此我们探讨了政府让渡的地权于产权和契约市场上优化配置的内涵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配置的具体措施.这一从契约和产权角度对农地产权的市场配置所进行的研究给如何提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最大化农民效用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个案,对其农地流转进行了调研,对其农地流转的模式进行概括,并从农地流转中对流转主体进行确权赋能、流转客体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尊重农民意愿和做好配套制度等对保护农民权益的有益探索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农民权益保护应具有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指出了成渝经验有待延展的领域,并从农地流转中保护农民权益的视角对全国农地的合理流转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地入市的障碍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入市存在土地权属关系不清晰、农村土地市场缺失、农地入市监管体系不健全、农村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出让土地意愿不强等障碍,而挂牌出让农地使用权、推行农地租赁制度、试行农地入股制度为我国农地入市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查阅与分析,对农地流转滞后的影响、原因、对策农地流转模式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与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对农业发展影响具有阶段性差异;农地流转滞后是由农地流转市场中供给不足、需求不足和供求交易障碍状况导致的,分析这三种状况产生的原因是解决农地流转滞后的关键;农地流转供求状况因劳动力分化、农地异质和区域分异性存在差异;现有农地流转模式实用性存在区域差异。最后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我国农地流转应推行渐进式分类发展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树春  马元 《经济问题探索》2006,26(11):75-80,87
本文在以往农地制度变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归纳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领导与农户的效用目标及约束条件,对于更高效用目标的追求导致二者在农地市场中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村领导在体现农户集体意愿的决策集合中进行农地制度选择,最终形成的农地制度安排实现了农户集体意愿与村领导的动态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土地隐形市场的概念、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认为:土地隐形市场是在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各利益主体在土地产权权能流动过程中绕开现行土地法律法规擅自行动而形成的一切土地交换关系之和,通常是指当事人因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原有土地用途或使用类型而形成的土地交易市场;国有土地隐形交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农用地隐形市场随着国家农地流转法律的修正完善而逐渐显形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农地非农化隐形市场普遍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尤其活跃;夯实土地隐形市场研究基础,统筹谋划、积极实践,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进土地隐形市场显形化,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7.
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在构建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决策模型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品价格、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土地交易成本、现有土地经营规模等因素对农地供求的影响作用。基本结论是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面临刚性的需求约束 ,总体水平上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均衡态势。为此 ,需要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外部条件 ,促进农地有效供给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地资源稀缺,需要合理利用。闽台农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福建农地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着短期经营与过度利用的问题,出现了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此分析后,提出应当从完善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定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加强农地监督利用等方面促进合作中农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征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者利益在一定制度框架中博弈的过程。由于国家所有权过于集中地控制了土地处置权、收益权以及对强制征收权约束的不足,引致地方政府权力扩张,使农地征收在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偏离制度设计的合理预期。解除中央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垄断,给与集体所有权市场交易的权利,限制征收权以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促进参与农地利益博弈各方力量的均衡协调,是解决农地征收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反差。本文分别从外在经济条件的局限和制度执行中的偏差方面对农地流转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在许多地方的推行既妨碍了农地市场的自然发育,也使自身成为一项相对无效的制度安排。只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流转中赋予农民自由参与市场交易的地位和权利,规范村组集体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培养扶植流转中介,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制度绩效。否则,农地流转只是农地制度变迁中的一个过渡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如何实现从土地保障向制度保障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但是中国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农村土地仍然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这一矛盾的产生有其根本的制度性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是阻止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性障碍,要使农民工摆脱对农村土地的依赖,需要变革现有的制度环境,为他们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农户投资水平如何是现在及将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户投资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影响农户投资行为的几个关键因素———农户收入、农地收益、农地规模、农业贷款、承包期等如何影响农户投资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 ,来说明如何提高农户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土地兼并和集中是中国历史上土地关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本文重新检视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并在对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假说,说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旨在为推动我国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支持,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处理现阶段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长忠 《经济经纬》2008,(3):103-106
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农地非农化理论是土地征用过程提出的重大命题。据此命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应该突出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征地合理补偿机制。应该从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贴标准、正视征地行为等方面完善征地制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着土地流转行为,将农户的经济决策放置在农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三重博弈框架中展开论述。我们构建一个包含农户、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三重博弈的农户经济决策一般模型;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的决策行为趋于理性。现实中,农户的决策行为决定于其家庭自身的经济禀赋以及外部政策环境。在一定经济禀赋条件下,农户群体面对各种政策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认识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导向以及与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当地方政府的政策比中央政府的政策更有利于农户时,农户容易与地方政府达成默契,形成利益同盟,并努力促使中央政府修正政策。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相互配合,而中央政府的政策相对地方政府更有利于农户时,农户则可以利用中央政府政策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地方政府修正政策或者自己提前采取"行动",充分获取利益。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制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浩峰 《经济经纬》2005,(3):126-129
拥有自主产权是农民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必要条件,包括诸如组织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产权支持系统是影响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充分条件。市场主体地位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是由经济实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所拥有的权利束决定的。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加强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制度对农民的束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Along with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quickening,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llecting land. These questions have directly restricted the land collection work to develop smooth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questions which collection work is up against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proposal aiming at the peasant losing territory being shor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icing compensation, social security vacanc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8.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 《经济与管理》2004,18(12):63-64
要解决好中国的农民问题 ,应重新构建中国的农地制度。土地股份制应是完善农地制度的一项创新 ,是解决土地流转的有效方法 ,很可能成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土地的原始配置的国家,这一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制度基础,打破了非私有制才能搞市场经济的束缚,奠定了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经济基础,使中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两大部类理论所构想的制度经济基础,所追求的人类平等、富裕的目标,终于在今天的中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农地城市流转及其决策都具有特殊性,对农地价值的正确判断和估计是影响人们进行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最重要因素,仅追求农地经济使用效益最大化将导致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扭曲或失误。本文主张以发展国民经济,提升社会综合效益及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综合目标的实现为目标,改进现有价值判断,科学估算农地的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从而做出合理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