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基督教在近代东北朝鲜族社会的传播及其影响为中心,研究基督教传入东北朝鲜社会的背景及其过程、当时的东北朝鲜社会及其基督教情况以及分析反日人士组织、利用基督教团体进行抗日革命斗争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校楠 《改革与开放》2011,(16):132-133
基督教组织①近几年在东北农村地区扩张迅速,笔者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下几方面有了新的理解:基督教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基督教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基督教的组织方式,以及基督教组织的扩张的逻辑.并就农村基督教组织中呈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军涛 《魅力中国》2010,(3X):147-149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雪莱为反宗教者、无神论者,他与基督教的关系被片面的理解。本文试图以阐释学为理论构架,主要依据雪莱的《论基督教》一文以及书信来阐释雪莱的基督教观念,以为读者正确理解雪莱与基督教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思想传统是西方文明史不可分割的思想来源之一。西方的艺术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因此音乐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基督教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的阐述,从基督教的音乐经典、音乐理论、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作几个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欣赏西方音乐。  相似文献   

5.
拜占廷帝国,是欧洲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专制君主国家。基督教在帝国内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帝国建立前,其开国之君君士坦丁一世扶植和利用基督教,扩大割据势力,统一帝国。帝国建立后,则控制基督教以强化专制皇权。同时,君士坦丁一世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利用不仅对东罗马帝国影响深远,而且对基督教本身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从此以后,基督教成了西方社会的惟一重要的宗教。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一方面,基督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基督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并逐步消除其消极作用,是当前在基督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中所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的现实问题.针对于现阶段齐齐哈尔市基督教发展的现状与实际,结合我市具体特点,通过理论创新和一系列可行性方针政策及措施的制定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充分调动基督教和广大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推动基督教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共赢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农村基督教信仰现象为背景,重点调查分析了该地留守妇女信仰基督教的动机及信教对其产生的影响。信仰基督教可以给予留守妇女心理调适、物资帮助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不利于她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亚典 《魅力中国》2012,(32):12-12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至今仍有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教徒,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中,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基督教音乐的本意是用音乐宣传教义、启迪教众,却无意中极大的推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并对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因为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音乐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在西方音乐以后的发展中,仍会受基督教各方面的影响。只有对基督教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西方音乐及其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来华历史已久,当今中国的基督徒人数也相当可观。因此,努力挖掘并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引导和促使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所宣传和实践的男女平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宗教之一。作为外来宗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历尽坎坷,基督教虽然几次被中国官方政权排斥,但是基督教会始终没有放弃在中国传教的意愿,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后,传教士无法从陆路进入中国,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基督教的传教士再一次踏入中国的土地。在这期间基督教传教士的行为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以博爱思想为指引,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基督教为教师提供圣俸,资助学生,改善学习条件;援建麻风病院,为病人供给住处;救济贫民,帮助朝圣者.基督教积极宣传并以实际行动行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贫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佳佳 《魅力中国》2014,(26):25-25
本文分析近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融合与冲突,说明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积极融合促成了其发展壮大,同时也分析了基督教在中国遇到的种种问题,构成了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孙娟 《魅力中国》2010,(8X):166-166
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县城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该地区的农业人口较多,同时也是基督教宣传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主要以三圣太村为例,对该村的基督教信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了该村基督教信仰的一些特点,比如信众多、妇女多、老年人多、聚会频率高等,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内在世界并将其划归为上帝的领地。基督教徒们希望内心在上帝的领域中获得自由感并得到慰藉。早期的基督教徒感觉自身受到上帝的召唤,从而献身于上帝的王国。随着基督教的日益兴盛,西方逐渐形成一个基督教的整体世界,人生来受洗而为基督徒。因此,召唤从个人转向了基督教会。路德认为基督教属灵与属世阶层的职责被混淆,甚至被颠倒了。因此,他试图重构这个被颠倒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取得垄断地位,所有与基督教相悖离的思想都被称为异端思想,很多哲学家、科学家遭到迫害,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中世纪之后欧洲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科学会迅速发展。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异端思想,这些思想使科学在实证的基础上自由发展,促进了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同建构是一种动态社会过程,各类组织的利益内涵和边界在此过程中形成、明确或重构。作者以认同政治为视角归纳了当代基督宗教传教运动的全球政治效应。基督宗教以信仰为基,通过传教运动不断发展信徒、扩展组织并建立跨国网络,在此过程中持续改变或强化个人和集体认同,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南移动,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同时西方基督教仍居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地位。在传教进程中基督教组织成为全球公民社会重要主体,推动基督教从私人信仰走向公共宗教,同时通过深化次国家认同和超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形成挑战。其表现在于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安全战略形成合流、推动认同整合和分裂而影响传统安全、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对非传统安全产生影响。基于此,基督教传教运动可在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发起观念、组织和制度革新或革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革新或革命引信。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各类档案、文献资料,回顾了建国初期黔西北基督教各教派发展状况及其组织体系,展现了黔西北地区基督教历史状况.力求对当代宗教研究者及其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作为一种结论性①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到中国,尤其是不断传播到偏远的农村地区,其教义等也随着理解的问题出现偏差。本文将以东北地区的基督教农村家庭教会为对象,结合地区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特点,着重从个人原因、社会相关阶层的原因和基督教自身原因三个角度来分析,促进农村家庭教会更加规范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三原县东片教区为例,分析了西安在全国基督教盛行的大背景下,基督教在农村环境中复兴的社会基础:社会转型时期;新乡土社会的形成;官方公共产品供给转换空档期,这些因素为基督教在农村环境中的复兴创造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钧 《魅力中国》2013,(26):108-108
赞美诗是基督教音乐的一部分,与基督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现已广泛流传。特别是自1980年以来,基督教音乐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