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经营,中国石油公司在原苏丹创建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了密切的石油合作关系.这对于保障我国石油进口安全、拓展在非洲地区的石油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原苏丹国家分裂后,种族宗教冲突加剧,加之领土边界争端和石油资源争夺以及相关国际因素,已经影响到既有合作利益.中国需要突破传统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国家分裂造成的合作困局,维护和扩大与南北苏丹的石油合作关系.中国海外石油合作项目大多处于动荡不安的国家或地区,维护在南北苏丹石油合作利益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油企积累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曾兴球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7-11,104
2月7日,苏丹南部地区公投最终结果公布,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南部地区临时政府将于2011年7月9日正式成立南苏丹国。苏丹南北分离已成定局,而合理分配石油利益是苏丹和平稳定的关键所在。苏丹南北分离后,中国石油企业将面临西方资本涌入、市场格局重塑的新挑战。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应从发展与非洲国家长期合作的整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与苏丹的合作关系,执行好现有的石油合同,做好重新谈判石油合同的准备,对苏丹南北分离的复杂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力促苏丹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3.
蒋满裕  焦洋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7):64-68,75,111
中国在苏丹石油领域的投资规模大、合作范围广。苏丹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法、投资鼓励法律制度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对促进该国对外油气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梳理并介绍了苏丹与石油投资有关的法律财税制度,当地对外国公司注册的法律规定,以及税收规范以及外汇兑换、管制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和苏丹石油合作已经走过20个春秋。20年来,代表中国石油与苏丹开展油气合作的尼罗河公司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与合作伙伴一起,在苏丹和南苏丹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攻克了油田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多项世界级难题,与苏丹人民共同构建了苏丹完整的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使苏丹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拥有完整石油产业链的石油出口国,为非洲国家利用自有资源发展工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6日在约翰内斯埕出席第18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王涛称,中国在开拓国际石油市场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到目前为止已经与26个国家建立了石油勘探生产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尼日利亚、苏丹、阿尔及利亚和肯尼亚等14个非洲国家。尤其在苏丹,中国不仅帮助苏丹勘探开发石油资源,而且还建立炼油厂,培训苏丹石油技术人员,使苏丹成为非洲大陆的一个石油出口国。  相似文献   

6.
《国际石油经济》2013,(10):97-98
苏丹总统宣布继续允许通过本国运输南苏丹石油9月3日,基于南北苏丹元首会见所达成的新石油收入分配协议,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宣布,允许南苏丹继续通过苏丹领土出口石油。根据新协议,南苏丹须额外补偿苏丹1.47亿美元,并将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根据原油销售情况按月向苏丹支付补偿资金。另据南苏丹石油矿产和工业部9月513发布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提起苏丹石油工业的快速崛起,不能不提到中国石油和中苏石油合作。是中苏石油合作,使苏丹石油工业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苏丹总统巴希尔曾在77国集团会议上指出:"中苏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是发展中国家自强联合的典范!"2007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苏丹时为中国石油苏丹项目题词:"中苏合作的典范。"在与苏丹长达18年的石油合作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2005年中国共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布)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从苏丹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尼日尔、乍得、毛里塔尼亚、埃及、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安哥拉等14个国家,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有27个.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石油项目合作中确立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广泛信任.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比较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公司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使中非石油合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建议加大国家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推广集勘探、开发和融资为一体的"安哥拉模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投资建设炼厂,实现海外石油基地的上下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独立,成为非洲第54个国家.苏丹北方占原苏丹①全国面积和人口的比重分别为3/4和4/5左右,居民多为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苏丹南方占原苏丹全国面积和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4和1/5左右,居民多为非洲土著黑人,大多信奉基督教与拜物教.苏丹南北矛盾由来已久,苏丹南方的独立是苏丹南北部族和宗教等矛盾长期演变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美石油安全态势与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石油安全表象层面有很多相似性--美国和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国内石油供求态势的矛盾日益加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中美两国保障石油安全的基础条件存在巨大的实质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各自的石油经济构成要素、石油市场竞争主体、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中美两国石油安全所处的石油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异--美国已建立石油安全国际战略体系,而中国寻求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却不宽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空间受到挤压,面临着与周边油气消费大国的激烈竞争,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频频受到误解甚至指责.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乃大势所趋,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国的石油利益关系,实现与美国能源合作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何杰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6):55-59,111
阿富汗虽然油气资源蕴藏量并不丰富,但其地理位置重要,直接影响我国西侧境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阿富汗积极开展油气勘探与开发招标,努力寻求国际资本投入,提供的油气国际合作机会较多.尽管面临安全风险、政治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但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阿富汗油气的国际合作,重视与当地石油企业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合作,注重改善与部落和地方军阀势力的关系,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深化中阿文化交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以后扩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10年,中国石油工业再创骄人业绩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天然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两位数增长;炼油总产能突破5亿吨/年;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约8.5万千米,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合作快速拓展,权益油产量首破6000万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和炼化对外合作项目明显增加;各石油公司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战略合作继续加强。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一批专业性公司或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石油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数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大奖。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发展质量大幅改善,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和在世界大企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及更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俄罗斯启动了新一轮私有化,范围涉及海陆运输、机场港口、水电能源等众多行业。2011年初,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简称"俄油")与BP股权互换并结成战略联盟合作开发石油资源的新的合作模式可以视为俄罗斯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私有化进程的一部分,尽管这次股权互换交易因细节问题而没有最终达成,但这一合作模式本身也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比贷款换石油和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股权互换的模式可能会成为今后外国公司与俄油气合作的模式之一。如果俄罗斯政府继续秉承对俄罗斯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趋势,对中国公司进入俄罗斯油气上游相关领域或许是一个机会,但俄罗斯的法制环境、税收政策处于多变之中,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加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经验,结合PMC承包商联合体在苏丹油田1/2/4区对交钥匙模式下的EPC总承包项目实施PMC管理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国际EPC总承包项目前期启动阶段的PMC管理模式。该模式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石油行业进行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的PMC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志传  高松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7):9-15,109
近几十年来,国际石油体系一直存在并发挥作用,以市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机制在这一时期内是基本有效的.尽管国际石油市场经常出现波动,但是国际石油体系出现了合作与规范的特征.在统一的国际石油市场形成以后,国际石油体系各行为体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更容易达成妥协和合作.在国际石油体系形成、发展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美国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的优势,美国有效地主导着国际石油体系,并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较长的时期内,国际石油体系仍将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环境和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石油需求只能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市场解决,积极参与国际石油体系是中国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石油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次逆转。当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矛盾是供求总量矛盾,即国内石油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石油需求。未来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借助国际石油市场解决。而中东石油作为中国未来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良好关系,制定务实有效的中东政策,不仅是中国与中东石油合作的坚实基础,更是未来中国安全地获取中东石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冯保国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16-19,109,110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炼油业务并购再度活跃,呈现西方综合性石油公司出售炼油业务、独立炼油商和新兴国家的石油公司购买,以及世界范围内炼油业务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这些调整背后的根本动机在于实施专业化经营、国际化运营和战略转移.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应审慎开展海外炼油业务并购,突出发展国内业务、积极搞好亚太中东地区的合资合作;重新认识综合性石油公司的特点,突出专业化优势;鼓励独立炼油商的发展,推动成品油资源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孙洪波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72-77,83,173
中国继2009年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就一些重大油气合作项目达成协议后,2010年在拉美实现了油气合作项目的快速推进。当前拉美油气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中国石油公司已融入拉美市场,开始向战略经营、业务成长期转型,但资产、管理整合能力将面临考验。拉美的商业博弈环境较为复杂,中国石油公司进入拉美,不仅是资本的进入,还应培养一支从技术到管理都针对拉美油气市场的专业化队伍。中国在拉美的能源利益已超越公司层面的市场运作能力,建立政府间常规性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机制显得十分迫切。拉美是油气投资纠纷争端多发地区,有必要了解、探索拉美油气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惯例和传统,加强立法机构之间的往来。  相似文献   

19.
丁健春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6):60-63,111,112
在高油价环境下,油砂项目经济性增强,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进入油砂领域,加大对油砂项目的投入.储量大、项目寿命期长,油砂开采技术获得突破,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财税政策等是加拿大油砂项目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石油公司积极寻求适当机会投资油砂项目.尽管面临油价变动、成本上升、地质条件复杂以及项目运营等方面的风险,但亚洲石油公司特别是中国的石油公司拥有自己的优势:对地质油藏认识和开采技术有丰富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国际合作经验,善于选择合作伙伴;保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充足的资金实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