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慎重选址,节约建场这一点对新建或扩建的甲鱼养殖场很重要。有些人在建场选址时一眼盯在地租上,哪里便宜在哪里建场,不管养殖条件如何。结果场子建好后才发现池子漏水,水质偏酸,这使得以后的水、电、煤、人工等费用都相应增加,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3.
<正>在水质调控中往往由于水环境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导致甲鱼不适甚至中毒,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结果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现就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案例作一归纳分析,为广大甲鱼养殖业者提供借鉴。一、生产案例 相似文献
4.
<正>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将稚鳖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在温室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甲鱼常发疾病白斑病、白点病、烂嘴病、水霉病、腐皮病辨别不清,在甲鱼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用药现象,从而影响了甲鱼疾病的防治效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作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鳖场的实践经验,对上述甲鱼疾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提出几点个人看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开展人工养鳖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末,杭州市率先攻克人工快速养鳖的整套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养殖,使养鳖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以杭州为例,到2002年生产商品甲鱼达到1.58万吨,产值6.85亿元,分别占全国产量、产值的13.5%、13.7%,占浙江省的50%,成为全国的甲鱼大都市。 相似文献
7.
8.
江浙地带甲鱼目前养殖量已超过一个亿,但各养殖户养殖周期却相差比较大,有的养殖周期相差竟达两、三个月之多。究其原因在哪里呢?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甲鱼摄食量少。下面就甲鱼摄食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表述如下,供其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正> 浙江省海宁地区的养殖模式基本上是温室结合外塘,这种养殖模式成本低廉,每斤甲鱼成本在13元以内,而且甲鱼外观碧绿,裙边肥厚,接近野生甲鱼,售价高。一、温室构造1、顶部用木制框架,上面盖上保温泡沫塑料膜,里层加上一层塑料厚纸板,外层再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正>笔者通过对数家甲鱼养殖场进行长期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了甲鱼可养密度定理:一般甲鱼养殖中,甲鱼可养密度与甲鱼的背甲长的平方成反比。甲鱼可养密度计算公式为:甲鱼可养密度≤K/L2其中L为甲鱼的背甲长,即甲鱼背 相似文献
15.
16.
<正>从2006年下半年起,甲鱼价格一路上升,春节期间温室鳖维持在40元/公斤以上,外荡鳖达到60元/公斤,各类品牌生态鳖超过100元/公斤,利润空间相当大,仅温室鳖每公斤可获利12~16元。高额的利润刺激甲鱼养殖产 相似文献
17.
18.
一个个大棚内,有些甲鱼已老得裙边拖地,密密匝匝地挤一起,在水中焦躁不安地扭动着。个别甲鱼,脖子和脚上被咬噬的伤痕,显出溃烂。杭州余杭丁塘甲鱼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赵银虎,一脸焦虑地站在自家的甲鱼大棚门口。这位余杭东部规模最大的甲鱼养殖户,从1997年起就入了这行,堪称当地最早一批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笔者在各单元渔场巡诊过程中,发现许多甲鱼养殖场、养殖户在生产中,只注重甲鱼池的温度、光照、水质,而忽略了养殖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水体生物结构,因此常常引起养殖水体恶化,发生病害。一个合理的水体生物结构能否建立,直接关系到甲鱼养殖环境的恶化与否,水体生物结构一般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分解性底栖微生物三个部分组成。养殖水体有光照的条件下,水体 相似文献
20.
<正>在同一池塘内养殖甲鱼、青鱼,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生物资源,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作者结合当地的养殖实际,从池塘条件、防逃设施、食台设置、技术管理等方面讲述了甲鱼与青鱼同池共养技术,供养殖者参考。一、池塘条件甲鱼喜阳怕风,喜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