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动态     
中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败诉加入WTO以来首次被专家组裁定败诉7月18日,WTO发布欧盟、美国、加拿大诉我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我对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按整车征收关税的措施违反了WTO有关协议的规定。这是我加入WTO以来首次被专家组裁定败诉。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将由世贸组织的上诉机构来处理。  相似文献   

2.
始于2005年,历时3年之久的美国、欧盟、加拿大和中国间关于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争端案终于有了初步结论,在2008年7月18日正式公布的专家组报告中,专家组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税率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违反WTO的相关贸易规则,裁决中国败诉。这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首个被裁决败诉的案件。中国与欧美之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汽车大战",从爆发伊始便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那么,该案的前因后果为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各方争论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哪些?专家组缘何裁决中国败诉?败诉后,中国又将如何应对?笔者将从上述问题出发,对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的裁决报告,我国在此次争端中败诉。我们认为,不应以贸易争端胜诉或败诉作为判断中国应对WTO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贸易争端中获得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我国应该继续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采取更有策略性的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目前汽车产业格局、零部件市场发展、多方利益博弈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汽车零部件案败诉同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2月13日,世贸组织初步裁定,在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提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一案中中国败诉。 一旦成行,这可能将成为这将成为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WTO输掉的首个“官司”,这也是该组织首次对中国贸易做法予以正式谴责。 首次败诉显示中国在入世七年后,中国产业发展政策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需要我们尽快顺应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及时调整相关贸易政策,否则将面临更多贸易诉讼。  相似文献   

6.
WTO裁决的有效执行,关涉WTO的权威和存续价值。随着中国在WTO被诉和败诉案件的增加,如何执行WTO裁决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旨在对WTO争端解决中国败诉案执行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国败诉的原因、败诉案执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败诉案执行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对中国败诉案执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一案,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作为被诉方参与法律审查程序的经历。尽管这一争端经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审查,中方在主要问题上败诉,但是分析案件审查过程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WTO规则解释和适用,一方面有助于中方执行争端解决机构裁决,并制定更加合理的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便于监督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WTO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WTO裁决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违规.这是中国自7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首次在司法争端中败诉。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1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向欧、美、加、中四个当事方提交了欧、美、加诉我汽车零部件WTO争端案(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案DS339、DS340、DS342)的中期报告,公布了关于汽车零部件争端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违反相关贸易规则。  相似文献   

10.
面对汽车零部件争端案,中国应该如何在WTO规则下,既开放市场,同时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北京WTO事务中心副主任、首席律师钟青认为: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零部件争端案是该组织首次对中国贸易做法予以正式谴责。美、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影响的范围仅局限于类似奔驰和宝马这类高端豪华车型。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本地生产的国产化力度,汽车零部件本土化是必然趋势——2008年9月15日,就在60天上诉期限到来之际,中国决定就世界贸易组织专家小组关于欧盟、美国、加拿大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30日,美欧联手将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措施告到了WTO/DSB。美国和欧盟在“汽车案”的申诉中称,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存在歧视,中国的关税壁垒致使美欧产品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市场。而美欧所说的歧视性是否存在呢?汽车案的爆发是否是由于中国和欧美对于《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理解上的不同造成的呢? 2004年3月18日美国起诉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4月27日中美进行磋商,欧盟日本墨西哥作为第三方,经过三轮磋商,7月14日中美正式达成“中美关于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问题谅解备忘录”。美中首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摩擦得到圆满的解决,那么此次汽车案的走向又会是如何呢? 从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入选WTO/DSB专家组成员候选人名单的三位专家之一曾令良与武汉大学张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WTO经济导刊》2006,(9):63-63
WTO就美国对原产于厄瓜多尔龙虾征收反倾销税案成立专家组,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再次推迟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解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问题,WTO上诉机构裁决:美国没有遵守软木反倾销案的裁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官司     
《商界名家》2006,(2):10-10
张海狱中提起行政诉讼,上海上岛状告商标评审会,立邦漆涉嫌企业行贿,中航油向日企赔巨款,“奥克斯汽车”案消费者败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违反贸易规则"成欧美诉讼理由 3年多来,中国与欧美加就"中国出口汽车存在安全性隐患"."中国对进口琴部件征收关税过高"等问题摩擦不断.现在,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就"有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作出了不利于中国方面的临时裁定.  相似文献   

16.
中美欧汽车零部件争端案是中国作为被诉方完整经历了WTO争端解决所有程序而结案的第一个案件,虽然最终中国采取的措施被裁定违反WTO规则而被迫对该措施进行了调整,但该案所  相似文献   

17.
仰融自辩     
莫然 《商界名家》2004,(4):34-36
2004年1月19日,有媒体对仰融在百慕大起诉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华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案报道时指出:2003年12月31日,百慕大法院已做出判决,驳回仰融的诉讼。一时间,舆论哗然,关于“百慕大法院做出判决,仰融对华晨(中国)资产圈谋破灭”的消息不胫而走。而未料2004年2月农历春节刚过,本刊特约记者在美国电话向仰融采访他“败诉”一事时,他竟很严肃地指出:”百慕大的产权纠纷案尚未开庭,哪来败诉?简直信口雌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是仰融对有关疑问的系列“说法”。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终裁结果,长达两年之久的稀土案以中国败诉落锤。虽说败诉乃国际贸易争端常事,结果也可能早已料到,但此“叶”之“秋”不得不察。  相似文献   

19.
《光彩》2011,(11):25-25
9月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国内外1431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客商参观。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展览平台,已成功举办4届,现已成为国际知名展会,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国际汽车零部件最新产品和技术。同时,随  相似文献   

20.
黄勇 《大经贸》2009,(1):88-90
三年争端,画上遗撼的句号 对于陷入重重危机的欧美和加拿大的汽车业来说,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好日子,但对中国汽车业来说却有说不出的无奈和失落。这天,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终于裁决中国政府《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国民待遇原则,至此,这起长达三年的争端以中国政府的败诉画上了个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