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选词     
革命时期,毛泽东说他“炉火纯青”;建设时期,薄一波称他“驾轻就熟”;改革时期,邓小平让他在沿海“杀出一条血路”。而在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的,则是一个关中汉子赤诚坦荡的人生情情。  相似文献   

2.
晏建怀 《老区建设》2013,(17):60-62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  相似文献   

3.
王石是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这位锡伯族的后裔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从卖鸡饲料开始,把深圳“特发”下面的一个小小科室,缔造成为名闻遐迩的“万科”王国。有人说他是“儒商”,有人称他是著名企业家,有人把他誉为房地产界的“大哥大”。可是,在记者眼中,王石的魅力是他的为人,他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敏锐地洞悉所谓的“自然灾害”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并且上万言书《一叶知秋》,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性”的论点和“分田单干”的思路;他因此而名噪一时,也因此遭受迫害致死;在他死后十年,他的设想被付诸实践,他的冤案被昭雪;在他死后三十年,他的“万言书”被重新公诸于世,再次震惊世人——  相似文献   

5.
王志彬  苏航 《东北之窗》2011,(23):52-53
他,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6年来,他先后在三个落后村工作过,人称“救火干部”;他,担任的最高职务也就是村党支部书记,但群众却给他送锦旗,称他是“人民的好干部”;他,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所创造的村两委班子廉政建设“八不准”在长海县全县推广。他的名字叫杨宗胜,现任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6.
曹康林 《开放潮》2005,(7):38-39
他首先是著名作家。正是因为“著名”,尽管亦文亦商已非新闻,但他的“下海”还是受到了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当年热捧他的作品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由于“呛水”归来。  相似文献   

7.
村支部书记在广播里臭他不懂马列主义,骂他是“畜牲、龟孙、土记者”,扬言“要整死他”。普通农民田跃东认为这一“痞腔”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神圣人权,于是,他拿起了法律武器,且看——  相似文献   

8.
涂料大王顾卫星蔡康平他的“行倩”在看涨。上海滩私营大老板评说。从农家子弟到化学硕士,从私营业主到涂料大王;从“翻译所”到“研究所”,从“建筑涂料”到“国际贸易公司”,从捉襟见肘的2千元到60万元,再到50万美元。他的财富,象他发福的身子,日夜膨胀;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国有企业家中,他享有改革“常青树”的美名。从率先打破“铁饭碗”到“罢考”拒绝“婆婆”们的过多干预,从与跨国公司合资转换机制到兼并老字号胡庆余堂……每个历史时期,他都有过许多与当时价值观“格格不入”的“狂放”之举,而青春宝品牌也在他37年的“掌门”生涯中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0.
他把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把热情献给检察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人民满意”的丰富内涵,抒写了青年警官的情怀。他就是澄迈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卫,一个“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全省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官”、“澄迈县优秀共产党员”等桂冠的获得者。他的单位也先后荣获“全国检察机关优秀文明招待室”、“全省卫生达标先进”、“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全省检察‘四明’执法先进”、“全省检察‘五好’检察院”的光荣称号。难怪澄迈县检察机关的每一位干警都信服他,一提他,都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地道出他的二三事。内强…  相似文献   

11.
与其说王辉耀是“儒商”,不如说他更像“商儒”,他效法孔子,游走在国内外的商界,试图通过身体力行传播他的商道。  相似文献   

12.
四川成都的马建华乘飞机来到福州。在此行前,马建华一直是个“混混”,“混”得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叫他一声“爸爸”,而此次,他带着严重的肺病,接受一次“自杀式”的捐赠器官公益行动,他的说法是“我想用生命换回尊严”。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阵子,陕西“北大才子”卖肉事件曾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2004年新年伊始,广西又爆。重磅炸弹”:家住南宁市济南路的一名叫江涛的“北大才子”,因失恋、工作失意,“沦落”街头靠拾垃圾度日。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有“心理障碍”,也有人为他“痛惜”……身为北京大学本科生、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江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走上“垃圾生涯”的?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挫折”?他还能走出“低迷”吗?记者于2004年1月下旬对此事件进行了追踪采访。  相似文献   

14.
一次“玩笑式的投资”,却成为他的最爱。他的钱不算少,但真正让他扬名的却是他在云南投资的“云南红”。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产品:“‘云南红’是一位绝色的美女”,爱慕之情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他是个能干的厂长:自1985年起他担任村办福利厂的“头”之后,把个福利厂经理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产值利润连年递增,1988年产值突破百万,成为全市头号乡村福利企业的“大户人家”。可却有人说他是个“傻冒”厂长,是他,凭着他那股在现今很是难得的“傻气”,或者说,以一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万里雪飘     
“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标准:“山舞银蛇”则是对这一最高标准的当代诠释。在我看来,“山舞”就是客观气象,勃勃有生气;“银蛇”就是主观韵味,幽幽无浮云。王宽在他的山水画里注入了浓郁的诗意。他以“气韵生动”为指归,因擅长书法而可以尽情地展示“山舞银蛇”。我受到他的感染,情不自禁的妙想天开,并为他在人欲横流的黄土地上,或者在书画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说起来十分荒唐,我连自己都没有恰当的位置!怎能使他感到“恰当”呢?  相似文献   

17.
于霏 《中国西部》2011,(26):30-35
在外界,罗崇敏早已被冠以“改革官员”“奇官”“奇人”的称号。对于“奇官”“奇人”,他只是淡然客气地一笑,对我们说“那这是媒体朋友对我的厚爱啦。”但对于改革,他却从不低调,也不含糊。他曾不止一次地说:“改革者是民族的脊梁。无论在什么领域什么岗位上,我都把改革作为—项责任,一项事业,自觉主动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陈璇  沛毅 《发展》2000,(8):43-44
陈芳乎,在甘肃省证券界当属活跃人物,他的许多创新之举为业界所称道:他第一个在公开媒体上做股证;第一个开通投资咨询热线;第一个在证券经营机构设立投资顾问工作室……,正是在于这许许多多的“第一”,甘肃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一个专题片一“股市弄潮儿”。本刊对陈芳平先生的专访报道正处于他调整“业务方向”之际,但我们还是想追踪他的发展足迹,并期望像他这样的“弄潮儿”永立潮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他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从“农村写生”到“长安画派”,他开拓了一条“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道路。当然,他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绘画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他对西北文物事业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是“大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等职的洪绂曾,几乎一辈子都在与“农”打交道。在他的身上,既有学式的睿智、从容,也有农民般的朴实、执。他有不少有关农业问题的“名言”,既中肯深刻,又通俗易懂。比如,谈耕地保护,他说“不能砸了子孙饭碗”;说草业发展,他呼吁“不能鄙视小草、看不起小草”!对中央提出的“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他亦有着比常人更深一层的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