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1929年到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其前身,对江苏无锡、河北保定农村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调查,学术界称之为“无保调查”。2011年经济研究所组织力量,又对无锡、保定4村400户农户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城镇化中的农户:无锡、保定农户收支调查(1998—2010)》正是基于此次调查与1998年第 四次调查数据,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户收支变化情况所作的分析研究,该书诠释了20世纪末到本世纪第一个十年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村庄经济》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无锡、保定调查课题组”对无锡、保定第四次调查以后,撰写的调查报告。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保定是华北平原地区,这两个地方经济上都有一定的代表性。1929、1930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由陈翰笙、王寅生负责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两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村进行挨户调查,了解了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生产关系的情况。这次调查的原始资料,经历了70年,至今还保存着。调查报告则由于当时主管当局的阻挠,未能全文发表,但其主…  相似文献   

3.
陈翰笙领导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无锡农村经济调查在学界享有盛誉,但也歧说纷纭,扑朔迷离。本文综合使用国立中央研究院官方出版物、哥伦比亚大学珍本图书馆特藏太平洋国际学会档案以及陈翰笙、王寅生未刊稿,对陈翰笙主持无锡农村经济调查的过程、理论准备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报告。本文认为,无锡调查源于陈翰笙与马季亚尔1928年在莫斯科的辩论;除了1929年调查,陈翰笙领导的团队还分别于1931年和1932—1933年进行了两次补充调查,后一次调查催生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1933—1951年)。调查数据整理过程中,陈翰笙以隐蔽的方式主持了密集的理论研究,除了《资本论》第3卷,马季亚尔、列宁和考茨基是主要的理论资源。本文还修正了无锡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只有一份且已失传的通行看法,指出无锡调查产生一系列原创成果,其中两份无锡地权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在陈翰笙和邱茉莉以太平洋国际学会书记处名义编选、翻译的英文本《农村中国》(Agrarian China)一书中。陈翰笙以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调查方法回应重大问题,与同期莫斯科趋于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研究形成范式分流,进而导致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中心从莫斯科转移到上海。不仅如此,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等当事人在参加陈翰笙主持的农村经济研究过程中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能力直到改革开放年代仍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寅生文选》最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反映中国农村经济昨天的著作。《文选》作者王寅生同志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2 0年代和 30年代 ,作者在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 ,经陈翰笙同志领导 ,先后由他实际主持的无锡、保定、广东、陕西农村经济调查以及山东潍坊、河南许昌、安徽门台子的烟草区域调查 ,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剖析中国农村社会 ,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典范 ,《文选》中有《陕西省农村调查》的详细摘录 ,《亩的差异》则为无锡 2 2个村“亩”的研究与分析。作者早年在…  相似文献   

5.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是中国近、现代农村调查史上绝无仅有的对同一地域的农户经济实况长时段的连续追踪调查,是可供观察中国近现代农村和农户经济发展演变历史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就这一系列调查的历史及相关调查资料的现存状况,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1929—1998年对无锡、保定22村的经济调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经济变迁,提供了难得的实证资料。本文以历次调查的对象之一——无锡县(今锡山市)华三房行政村为个案,着重分析了70年代该村的生产、收入和分配等问题,并估算了该村农民的纯收入。为了比较,时间不限于70年代。文章提出,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大队和小队的生产有一定的计划和成本核算,但脱离市场、没有或极少有自主权。经济结构虽非绝对地以粮为纲,但还是比较单一。分配方面有计划,也有监督,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结合,但分配水平不高;农民的收益也没有市场为之定价。在全部经济活动中,直接生产者农民很少有自主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家和集体的生产安排和利益“兼顾”,处于相当被动的境地。改革使农村生产力中最积极的要素——农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58年第二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1930年、1936年、1946年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对19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内容涉及及该地区土地租佃的习俗、地租形式及地租率、雇佣劳动的使用、长短工雇佣情况、工资形式和水平等。本文所利用的调查数据,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布。  相似文献   

8.
5月28-29日,江南无锡。无锡新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暨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拉开大幕,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开发区协会的领导以及北京、上海、南京、浙江的专家学共100余人出席了论坛。论坛上,无锡新区“抛出”了精心筹划的《“二次创业”发展定位和行动纲要》,使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9.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建区以来经历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一次创业”。经过“一次创业”,无锡新区已在海内外具有了相当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别跃居全国高新区第二名,综合实力已跻身江苏省和全国开发区前列。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增长率与经济结构尚有许多疑惑之处。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殊异,以及详实调查资料的缺乏,增加了此项研究的难度。本文试图利用一批未作系统分析的无锡农村经济调查统计资料,以无锡区域作为一案例,对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结构作一实证性分析。限于篇幅,首先对无锡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1.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 刘克祥发表了“《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驳析”一文,继续与郑启东就近代华北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史志宏利用195 8年第2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1930年、1936年、194 6年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对19世纪30—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李金铮、邹晓总结了2 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的新探索(历史研究4 )。李金铮认为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吴天彪  隋福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收录汇总):117-132
本文利用第一、二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中的保定农户数据,说明了保定经营式农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萎缩之状态。我们通过计算成本和收益,认为保定经营式农场的雇工经营是有利可图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保定经营式农场在数量和总规模占比上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农场通过买、典、租等方式增加农地的可行性较低、建设经营式农场的机会成本较高、家庭小农场(小农户)的稳固性和竞争性,以及农场主的分家析产等。保定作为华北平原的一个典型城市,其农村地区经营式农场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华北农村发展乃至中国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艰巨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是研究农户1929年到2010年经济变迁难得的样本。本文利用这一调查资料中有关无锡农户收入的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本文认为,无锡农户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总趋势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财产性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转移性收入在新世纪初期出现大的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无锡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本文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8年和2011年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数据,对无锡、保定4个村的农户家庭纯收入变化做了详细考察,认为两地农户纯收入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保定的收入差距比无锡大,两极分化的情况比无锡明显。两地农民的工资性纯收入是主要来源,经营性纯收入是增收的稳定基础,转移性纯收入的比重上升,财产性纯收入是增长的新动力。结合南北两地国家级发展战略,对提高两地农户家庭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29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其前身对江苏省无锡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的22个村庄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经济调查及1次小规模的经济调查,积累了南、北两地数千农户长达80余年的家庭经济数据。本文利用这一系列数据中有关农户借贷的材料,分析1930年到2010年农户借贷渠道的变迁。本文认为,80余年中,农户融资的主渠道几乎没有变化,向私人借钱是农户借债的主要来源;农村信用合作化高潮时,国家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一度成为农户借钱的主渠道,向私人借贷所占的比例迅速式微;信用合作社、国家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没能代替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组织。以保定为代表的华北农户没有走出主要依赖于私人等非正规金融部门借贷的传统路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无锡新区(高新区)作为高新区中的“国家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06年经济规模达到48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3亿元,实现了用15年时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上世纪90年代无锡的跨越式发展奇迹,责无旁贷地要为建设和谐文明江苏以及无锡争创全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河北保定清苑县一个生产队的实物账及其他调查资料,以个案的方式,针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户劳动报酬实物化问题,揭示其抑制农户消费行为的合理化,以及助长农户超计划分粮的策略性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保存的"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系列资料"是研究农户1929年到2010年经济变迁难得的样本。本文利用这一调查资料中有关无锡农户收入的数据,分析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本文认为,无锡农户人均纯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总趋势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下降,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上升,财产性收入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转移性收入在新世纪初期出现大的提升。农户收入结构的显著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无锡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是持续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本文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户收入结构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9.
8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市场用户满意品牌高峰论坛年会上,由无锡高新区希际数码艺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吉娃娃”成为江苏省惟一入选的原创动漫品牌,被授予“中国动漫产业消费最满意十佳品牌”称号。这样的创新故事在无锡新区早已不是新鲜事,无锡新区正成为新经济时代,中国高新产业的创新高地。[编按]  相似文献   

20.
“小小无锡景,太湖鱼米乡,青山绿水好呀好呀好风光……”一曲《小小无锡景》,为无锡描绘出一幅美丽画卷,让无数聆听过的人,产生了对无锡的无限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