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经济区域简单地可看成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资源型产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等.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在产业体系中,资源型产业属于支柱产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在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发生"资源诅咒"现象已不是个案,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山西经济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问题之一.2010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山西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试验区的目标取向与三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关系到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表现出特殊的系统性规律。为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体制三个领域内进行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思路,指出资源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表现出对于资源部门技术和制度变迁路径的依赖,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阻碍。在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更加的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也更加的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转型来讲,创新能力是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一、区域经济由“资源型”向“循环型”转变的必然性 资源型经济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经济。资源型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初加工产品。格尔木地区工业依据其天然的矿藏资源,形成了以盐化工、石油化工、玉石加工等为主的经济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资源过度开采,导致许多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并且引起了若干问题,比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污染严重等等,如何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就区域发展战略下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进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7.
戴卫东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25-30
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其重要支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必须走在前头。而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城乡低保统筹又是社会救助统筹的出发点。文章以安徽省为例,依据经济梯度发展理论,创新性地构想了"三类型区"低保统筹模式,第一步是分城乡的"三类型区"低保模式,第二步是分区域的"三类型区"低保模式,以此形成城乡低保统筹发展的路径。该模式的实践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区域优势产业是目前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也是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如何在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合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用多种方式培育资源型区域优势产业从而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是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应对得好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一方面,作为后发国家,有可能避免传统工业化国家走过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老路,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始终面临着土地资源、能矿资源、  相似文献   

11.
推动县域经济城镇化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别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形成特色产业,进而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对推动本地城镇化具有重大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性;以政府主导的产业集群对推动县域城镇化的作用;并对发展县域城镇化中,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原晓军 《当代陕西》2010,(12):48-49
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中,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具有保障性和不可替代性。富平转变理念、找准路径,激发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深度融合、均衡流动,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和问题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指依托独占性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在资源禀赋地区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套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和谐、统筹城乡民生建设、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等4大类18项指标的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对宁夏城乡统筹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2004—2020年宁夏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根据统筹指标中的薄弱指标,分区域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并从重视GDP发展质量,城市化进程不宜过快,高度关注民生和重视生态和谐等角度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宁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六大联动"为战略内容的区域统筹发展的特色之路。城乡联动1.统筹城乡发展从理念走向实践,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已制定买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6个专项规划,修编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颁布实施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全市城乡发展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同时,积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  相似文献   

17.
《重庆经济》2006,(11):18-23
“十一五”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农村劳动力作为资源型产业开发的第一大资源来抓,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海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行政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海西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要求海西"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其中之一,就是在全省前列统筹处理好城乡发展,实现工矿区和农牧区互动、协调,以现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效带动农牧业现代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决策的执行力和政策的连贯性、工作的持续性,争取海西的城乡统筹形成机制、互动运行、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政府从宏观层面上指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以期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要地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魅力中国》2010,(32):106-106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使得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所以,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综述总结了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值得推广的模式。特别地.讨论了成都市现有的义务教育模式和重庆在统筹城乡的做法。希望对成都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