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静娟  罗伟  张修龙 《特区经济》2009,(12):195-197
依托区域经济圈建立的机遇和优势,建立区域旅游圈是许多地区旅游发展的共识。武汉城市旅游圈是在武汉"1+8"城市圈基础上提出来的,其范围跟武汉"1+8"城市圈一致。文章结合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基本特征,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建立武汉城市旅游圈旅游协作机制,政府要在政策、规划、利益、形象和融资方面发挥主导地位,同时企业也要从资源、产品、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强协作和共享,以期对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1+8区域性金融中心是以武汉(1+8)城市经济圈为依托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城市经济圈是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的鄂州(63公里)、黄石(84公里)、黄冈(61公里)、孝感(52公里)、咸宁(85公里)、仙桃(82公里)、天门(105公里)和潜江市(135公里)(注:以上均为直线距离)等8市构成的城市圈。武汉城市经济圈以占全省33%的土地面积(61347平方公里),集聚了全省50.4%的总人口、60%的国内生产总值、53%的  相似文献   

3.
黄丽 《魅力中国》2013,(28):260-260
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阐明了武汉1+8城市圈导游人员在职培训模式探宛的重要性,基于谪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应从建立导游在职学习的四级培训体系、打造四个培训系统、利用四种培训资源来探宛武汉1+8城市圈导游人员在职培训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刘建 《湖北经济管理》2008,(19):104-105
武汉城市圈显著特征是一城独大,迫切需要构建由市场主导的跨城市错位消费产业。现代都市居民本身具有回归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需求,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消费者跨城市消费,形成互补消费。  相似文献   

5.
谢坤 《特区经济》2011,(1):188-190
本文将武汉城市圈中九个城市主体的关系放在帕森斯的AG-IL模型中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武汉城市圈"秩序整合"和协调发展的"四因素"。认为"政治因素"是影响武汉城市圈"秩序整合"和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建构因素",直接关系着其发展目标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其它三因素"是"反建构因素",对"政治因素"形成"反建构性","反建构性"的方式也关系着整合实现的实际状况。然后分析"建构性"因素与"反建构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武汉为首的1+8城市圈之间的区域协作不断深入,然而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协调与协作程度还远远不够,存在协作机制不完善、协作主体不广泛等种种问题。本文在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这一制度变迁,提出武汉城市圈协作制度变迁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制度变迁中次级行动团体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以及协作的主观意愿上,应对关键在于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约束与激励机制以促进政府之外的广大次级行动团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效益。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获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等一系列利好给武汉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效益.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文点、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荻批、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等一系列利好给武汉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打开湖北经济发展蓝图,在"8+1"城市圈和我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中有一个核心——武汉东湖高新区,又名"武汉·中国光谷"。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版图面积518平方公里;从东湖智力密集经济小  相似文献   

10.
李旭峰 《特区经济》2008,(9):188-189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当务之急是功能的整合与资源的整合。根据笔者调查,圈内最大的特色资源之一是水土资源丰富。而水土资源的整合治理又能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作用。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分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水土资源整合治理措施建议如下:一是防洪保安一体化;二是水运网络一体化;三是垸内排涝一体化;四是灌溉供水一体化;五是水土资源应合理配置与科学利用;六是利用水土资源的优势,发展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九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将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建立武汉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趋势的整体模型,并构建测度城市圈内各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与整个城市圈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指数。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进行协调指数的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上较好,但城际间的差异较明显,且协调性程度表现出层级板块结构和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式结构,这种特有的分布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其中武汉作为整个城市圈的经济主导城市及核心,其工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13.
完善旅游发展保障系统是武汉城市旅游圈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全国旅游业"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问题分析,从发展体制与机制创新、投融资渠道建设、旅游信息化建设和专业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保障系统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仙桃市按照“经济外向型,产业轻结构”的发展定位,抢抓“1+8”城市圈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圈及圈内城市的产业联动、市场联网、设施联通、科技联姻和开发联片,主动承接武汉辐射,打武汉牌,走昆山路,唱开放戏,求大发展,为融入武汉城市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1月8日,华中科大专利"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简称MOST)在武汉光谷联交所挂牌出让,最终与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成交。据了解,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成果首次公开挂牌交易成果,实现了标底国内最大、个人及团队分配比例最高的两个全国之最。该项目是武汉东湖高新区"黄金十条"政策以来兑现的最大一笔成果出让收益,其收益的70%归研发团队。这也成为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第一笔科研成果转化。武汉光电工业研究院是武汉市与当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为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湖北省和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崛起,湖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作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2月,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发文批复了《武汉新港总体规划》,此后,中央特批武汉新港设立管理委员会,其管理范围包括武汉、鄂州、黄冈、咸宁、黄石等城市的沿江港口企业。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及武汉旅游业的发展,武汉城市圈范围内的旅游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摸清城市圈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形势、评估城市圈旅游交通现状、研究区域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是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两型社会"核心目标的根本举措;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科教、产业群聚集、便捷的交通网和现代的物流圈等五大优势,并就其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发展循环经济应注意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先、广泛宣传和普及、政府科学决策、积极组织推动、转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重点工程和全面系统推进小、中、大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模式建设循环型社会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武汉发展的重点课题,其成败直接决定了武汉未来的兴衰,因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刻不容缓的。但武汉的文化产业应当怎样发展、按照什么模式发展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创新为主线,运用横向比较的方法,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理论,同时对比研究北京、上海等地较为成功的发展经验,力图探索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并研究与这一模式相关的要求及设想,以期对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从武汉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方面对发展文化产业创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借鉴湖南广电发展模式,着重发展动漫产业,将新媒体及信息技术引入文化产业创新,打造武汉自己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